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?!?/h1>
作者:佚名 全集:論語名句 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[挑錯/完善]

  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”

關(guān)鍵詞:論語,子罕第九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  這一句話在《論語》第一篇「學(xué)而篇」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過,這是再次重復(fù)。在第一篇的第八章我們看到,「子曰: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(xué)則不固;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」。你看,這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文字,我們之前已經(jīng)詳細(xì)講過,因為相同的,所以我們這里簡略一點講。為什么相同?根據(jù)古注,皇侃他引范寧,范寧是東晉的經(jīng)學(xué)家,范寧說,同一件事,孔子說過多次,可能過一段時候又訓(xùn)示自己的弟子們,聽的人可能有很多,可能有兩個人都記下來了,弟子就把它記錄下來,所以在匯編在《論語》當(dāng)中就會出現(xiàn)過兩次,可能是不同弟子記的,是重復(fù)出現(xiàn)。也可能是,即使同一個弟子記的,老師多次宣講,就出現(xiàn)了兩次,這都有可能。換句話說,這一種兩次出現(xiàn)的,就非常非常重要,夫子是多次宣說。

  根據(jù)鄭康成的批注,『主忠信』的主字當(dāng)作親字講,就是親近忠信之人,拜他們做老師,他們德行非常好,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。下一句交友,『毋友不如己者』,就是必須要跟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,不如己的人,「不如己」就是跟我們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,我們不要跟他們?yōu)橛?,就是所謂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,大家不必走一條路。所以有人曾經(jīng)問我,說真不理解你,為什么你放棄工作,這么好的教授工作你不做,你走這條路,沒名沒利的;你即使是做教授工作,你也能夠教化人,何必要放下工作走這條路?我通常也不再多解釋,因為什么?道不同,各人有各人的世界觀、價值觀,不能勉強,你走你的路,我走我的路,「毋友不如己者」。所以我們這個世界觀、價值觀決定我們的人生選擇,我們選擇自己認(rèn)為最有意義的事情來做。人生就是這么短,短短幾十年,我覺得非得要專心做好最有意義的工作,一夾雜就不行了。連學(xué)經(jīng)教,這么好的經(jīng)典,一部部的,那都得要專心,更何況還要干其它的事,那更分心。

  『過則勿憚改』,自己有過失,只要一知道,譬如說師友給你指點出來了,你就不能怕改。你要是知道自己有過不肯改,那你是自己糟蹋自己,糟蹋自己的性靈、自己的本性。老師、同學(xué)、朋友見到你,規(guī)勸了你一次,你不肯改,他們也不會規(guī)勸你第二次。第一次可能會主動找你談,規(guī)勸你,見你還是無動于衷,不肯改過,第二次也就廢事了,找你也是多余。所以自己有過,必須不要怕改,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過失肯定會有,肯定有會有迷惑顛倒的時候,這個沒什么覺得羞恥。要怎么樣?你能夠改過,你知道過不改那才是羞恥;知道過,你肯改了,那你就是真正君子,善莫大焉。所以善,最大的善,就是你肯改過,善莫大焉。與其干什么其它的善,相比這個改過來講,都是小善。最大的善,你還不改,你還不肯干,那你還去干什么善?

  這一篇在「學(xué)而篇第一」里面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過。出現(xiàn)兩次說明孔子很可能講這個經(jīng)文講過兩次以上,所以弟子們分別記錄下來。重復(fù)的講,說明什么?這一章非常的重要,所以有必要我們多一點時間來學(xué)習(xí)。昨天我們談到『主忠信』的「主」是親近的意思,親近忠信之人,也就是以忠信之人為師,這樣我們就能夠德行增進(jìn),《弟子規(guī)》上講的「能親仁,無限好,德日進(jìn),過日少」。親近忠信的仁者,這個忠是他為人忠誠,待人以誠,做事盡心盡力,這所謂「盡己之謂忠」。信就是這個人誠信,言出必行,行必果,很有信用,這都是德行。

  我們親近這些仁者,不要跟自己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為友,我們的志向是學(xué)圣學(xué)賢。如果有別人并不想要這一生成圣成賢,他要追求名聞利養(yǎng)、追求享受,我們不要跟他為友。為什么?怕受他影響。古諺語所說的,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親近什么樣的人肯定會受他影響,我們應(yīng)該親近有德行的仁者。當(dāng)然也包括一切的事物,凡是能夠利益我們增進(jìn)德行的事情,我們應(yīng)該做,這也是「主忠信」。凡是會損害我們自己德行的那些事,我們不做,這也叫『毋友不如己者』。所以待人處事接物,我們做為初學(xué)者,不能不去有所選擇,包括你自己所從事的事業(yè)、你居住的環(huán)境,這都可以以此類推的。自己修行,只是改過而已。我們學(xué)習(xí)圣賢之道,道理明白了,如果不去做,那等于沒用。怎么叫做?就是改過。有過不要怕改,人不可能天生就是圣人,既然你投生到人道,那就是不圓滿,德行肯定就是有很多欠缺。有過不要緊,要緊的是改,改過那就叫修行。

  我們看蕅益大師對此章經(jīng)文的批注,蕅益大師是在第一篇「學(xué)而篇」里面批注的,包括江謙先生的補注,我們在這里再重錄出來。蕅益大師說,「忠,則直心正念真如。信,則的確知得自己可為圣賢。正是自重之處。既能自重,更須親師取友,勇于改過。此三,皆對癥妙藥也」。先看到這里。蕅益大師這里講的忠,主忠信,什么叫忠?大師把這個字意思拔高了,直指心性來談。這個忠字的寫法,「心」上一個中正的「中」,告訴我們這個心,忠心就是真心,真心才是中正的,沒有偏邪,而它的用就是中庸、中道,不偏不倚,不住空、也不住有,空有二邊都不住,行的是中道,這個是忠。所以大師見地很高,處處都導(dǎo)歸到我們心性上來。這個直心就是真心,真心沒有分別、沒有執(zhí)著、沒有起心動念,所以叫直心。換句話說,有起心動念,這就不是直心,這已經(jīng)成為曲心了,佛法里稱為妄心,妄心就不直,直心是真心。

  正念,這個心里面沒有念頭就叫正念,有念皆不是正念。我們確實達(dá)不到這個境界,心里都沒有念頭,不可能。我自己以我為例,你看早上念經(jīng),經(jīng)雖然能夠背得很熟,背得很流利,一個小時下來,自己發(fā)現(xiàn)妄念很多。我們恩師讓我們要達(dá)到一個標(biāo)準(zhǔn),就是一部經(jīng)下來,你能夠只動三、五個念頭,你功夫就很好了。那我自己想想,不要說三、五個,三、五十個都不止,恐怕三、五百個差不多,這妄念紛飛。這個妄念就跟著那個經(jīng)文一起走,經(jīng)文是背得很熟,妄念也照打,這就是沒有正念。我們平時不念經(jīng)、不念佛的時候,好像沒覺察出來自己這么多妄念,那個什么意思?不是說平時沒妄念,是平時你沒覺察得到。你念經(jīng)的時候、念佛的時候,你把心靜下來,這一看,妄念原來如此之多,這才嚇一跳,自己功夫不行!趕緊要修,修就是什么?去妄念而已。把妄念去除掉了,真心就現(xiàn)前了。妄念不去除,真心被覆蓋在下面,顯現(xiàn)不出來,所以「直心正念真如」,這才是真正的修行,叫從根本修,直指心性的修法。

  我們念佛就是直心正念真如,我們妄念現(xiàn)在去除不了,怎么辦?先用念佛。佛號是不是妄念?對你現(xiàn)在來講佛號是妄念,但是你能夠用這個妄念打掉一切其它的妄念,這是方便法門。先用這一句佛號,這一個妄念取代一切所有的妄念,你的心自然就清凈下來。這句佛號它實際上也是真如,真如就是本性。你看看蕅益大師在《阿彌陀經(jīng)要解》里面他談到,「舉此體作彌陀名號」,這個體是什么?就是真如本性。真如本性作彌陀名號,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。功德在哪?就是將自性化作一句名號,你就念這句名號,你就是念自性,你就能回歸自性。所以這個法門是直截了當(dāng),讓你直心正念真如,你就回歸本性了。那念經(jīng),念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也是等于念阿彌陀佛,因為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是講阿彌陀佛本愿功德的。這個念是心里真有,那叫念,所以用念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、念阿彌陀佛,做為我們直心正念真如的方法,這就是忠。這個「主忠信」的主,按照朱熹朱夫子的講法,這個主也當(dāng)作為主,就是你心中以這個為主宰。那我們念佛的人,這是很具體了,心中就以阿彌陀佛為主,其它什么都要放下,心中一句名號分明清楚,這就是忠。

  「信,則的確知得自己可為圣賢」,這個信是最重要,蕅益大師在《阿彌陀經(jīng)要解》的五重玄義里面就講到,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,就是凈土法門,以信愿持名為宗。為宗,宗就是宗趣、宗旨,就是修行的方法。你問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以什么為宗?以信愿持名。你要深信,要切愿求生凈土,持名就是執(zhí)持阿彌陀佛名號,持名是忠。這個信當(dāng)然也含著愿,你能信,你才有愿,你沒有信怎么可能有愿?這個信,蕅益大師講的六信,信可不簡單!六個信,第一是信自,第二信他,第三是信事,第四是信理,第五信因,第六信果,自、他、事、理、因、果,六信。

  第一就是信自。信自是什么?就是這一句,「信,則的確知得自己可為圣賢」。圣賢,佛門里講佛菩薩,自己可以作佛菩薩。為什么?因為自己本來是佛,本來跟圣賢無二無別。釋迦牟尼佛在《圓覺經(jīng)》里面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;在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里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都是告訴我們本來是佛。孟子講過,「人皆可以為堯舜」,堯舜是圣人,人人都可以做得到,這個道理是一致的,這就是信自。所以中國傳統(tǒng)的學(xué)問,跟西方宗教不一樣,西方宗教第一個信神、信上帝,是信外面的那個。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教我們信自己里面的那一個,信自己本來是圣人,本來有佛性。你能夠相信這個,你才肯愿意、發(fā)愿立志成圣賢,所以這個信非常重要。你能信得過,這叫善根。人不能沒有善根,這個善根當(dāng)然也是累劫修來的,善根就是你能信,先信自己。

  第二信他。信他是已經(jīng)成圣賢的人,已經(jīng)成佛的人,他們是我們的榜樣,他們走在前面,告訴我們一條路子,讓我們跟著走,我們一定也能成功。在凈土法門來講,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凈土法門,信阿彌陀佛確有其人,確實發(fā)四十八愿,建立西方極樂世界,接引法界眾生往生凈土,要信。這是信自、信他。

  然后信事、信理。信什么?這個事上,極樂世界真有,是釋迦牟尼佛在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里告訴我們,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(xiàn)在說法」,這事上真有。理上講呢?事事物物皆由我心所變現(xiàn),極樂世界雖然在十萬億佛國土之外,還是不出我這一心。我們在事上一般來講,相信有孔子、有釋迦牟尼佛、有老子這些已成的圣賢,他們是修成的。我們呢?現(xiàn)在起心要修、要成圣賢,沒有別的,轉(zhuǎn)我們的心而已,凡夫的心轉(zhuǎn)成圣賢的心,你就成功了。事上做圣賢是要努力精進(jìn)的修,理上講就是一念之間。這就是孔子告訴顏回的,「一日克己復(fù)禮,天下歸仁焉」。其實,一日都講得時間太多了,一念克己復(fù)禮,天下歸仁焉。天下歸仁,就是自己與眾生同成圣人、同成仁者,叫天下歸仁?!度A嚴(yán)經(jīng)》上講的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就是同成佛道,這個是理上。

  因和果。我們現(xiàn)在起心立志做圣賢,走這條路,不斷的修積做圣做賢的因,你必定能夠成圣賢,果就是圣賢,如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一樣。怎么成圣賢?夫子在《論語》里面講了兩個方面,一個是忠信,這里講的「主忠信」,你先要扎好忠信的根,這是德的根,然后還要一生好學(xué)。夫子講的,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,不如丘之好學(xué)也」,就是一個小地方,十戶人家的,必定能找到有像我孔子一樣忠信的人,可是找不到像我這樣好學(xué)的人。所以為什么有的人能成圣人,有的人不能成圣人,關(guān)鍵在于他好不好學(xué)。所以忠信是根基,要扎好,然后一生好學(xué)。好學(xué)最重要的,我們恩師講的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長時間,那至少十年,十年不換題目,一門深入下去,你一樣,每個人都可以成孔子、成釋迦牟尼佛,這是成圣成賢的因,你就必定得那個果。用凈土法門來講,你修念佛的因,必定得往生不退成佛的果。念佛也是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這叫發(fā)菩提心,一向?qū)D?。這是信。

  所以講到忠信,全是導(dǎo)歸到自己心性上來,跟外面都沒有關(guān)系,主忠信,是恢復(fù)自己心性中的性德,這是自重之處。在《論語》第一篇里面,第八章講到,「子曰:君子不重,則不威」,這個重就是自重,君子不自重,就是不自愛,你就沒有威儀了,人家也不會恭敬你。所以自己首先要自愛、自重,人家才會尊重你。這個自重是什么?就是忠和信。要用蕅益大師的標(biāo)準(zhǔn),這標(biāo)準(zhǔn)就很高了,這個人就是圣賢了,當(dāng)然是自重。這種人「更須親師取友」,他已經(jīng)成為了賢者,還沒有成為圓滿的圣人之前,他還在學(xué)地,還在求學(xué),還沒有圓滿,怎么辦?繼續(xù)學(xué)就得要親師取友,要選擇好的老師、好的同修道友,大家志同道合在一起學(xué)習(xí),互相切磋琢磨、勉勵共同進(jìn)步。老師他已經(jīng)是成就的人,以他為師。但是老師有時候未必能夠常常跟我們在一起,像我們跟著恩師學(xué),不能夠天天跟恩師在一起,當(dāng)然現(xiàn)在有光盤,光盤等于恩師的化身。你把化身請到家里天天看,天天也是親師,本尊現(xiàn)在在香港,化身可以請到你家里來,天天聽老師教誨,這是親師。取友是真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學(xué)一個法門的,真干的,你不能找那些不如己的人,就是跟你不同法門的,或者是不是志同道合的,那你跟他們就沒必要了。善友貴精不貴多,真正有二、三個在一起共學(xué),那已經(jīng)是很幸運的了!

  我們凈宗學(xué)院這里,大家都是善友,大家跟著恩師學(xué),天天聽老人家講經(jīng)不間斷,天天在一起切磋琢磨。所以大家平時在一起討論,要討論正法,討論如何修學(xué),咱們不講廢話,不講那些無益的語言,那些客套的話、客氣的話,那些可以少講一點,聊天、家常那些更不要講,就講我們?nèi)绾涡薜溃@是真正的善友。學(xué)院在這里每天下午和晚上做「三時系念」法事,三時系念就是行門,我們把心定下來,每天做三時系念,這就是前面講的忠,直心正念真如,系念就是正念真如,他系念阿彌陀佛。你果然把心定下來,現(xiàn)在學(xué)院要做七百天,做兩年,能夠兩年都這樣定,一定,每天定六個小時,這個定功就很深了。兩年你能開智慧,除非你不是真干,你應(yīng)付了事,那你自己浪費自己時光。你要真正對自己負(fù)責(zé)任,全神貫注的做好每一堂的系念法事,你真是直心正念真如,而且什么?天天我們念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,這是聽釋迦牟尼佛教誨,親近本師;聽中峰國師的開示,這也是開悟見性的祖師,大家在一起做,這是善友。所以這樣的環(huán)境,真的在世界上都很難找,大家福報很大。能不能成就,就看自己了,這環(huán)境已經(jīng)沒得說的了,就看你自己肯不肯真干。

  什么叫真干?勇于改過,這就是真干。同樣的道場,同樣的修學(xué)環(huán)境,有的人成功了,有的人不能成功,就是那個不能成功的,對自己太縱容、姑息、放任,不能夠下切實功夫勇于改過。你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的過失?他也知道,他到懺悔的時候也能說出來,說得也真的是大家都點頭,沒錯。但是他知道了,他懺悔了,就是不改,這就沒辦法了,一到境界現(xiàn)前,這就是什么?看得破,忍不過,就是在境界面前失敗。每天考試,同樣的試卷給你考試,還是失敗,還是不及格,這原因是自己沒有勇。『過則勿憚改』,憚是怕,不要怕改,這就是勇,最大的勇就是改過。過失是自己的敵人,外面沒有敵人,敵人都是自己心里面的煩惱、毛病、習(xí)氣,對它們就不能夠手下留情。所以這三個,這里講的,一個是忠信,就是自重;一個是親師友;一個是勇于改過。這三者,「對癥妙藥」,你身上的什么煩惱、習(xí)氣、毛病都給你治好,你只要真正落實這三條。所以你看這修行的方法告訴我們很清楚,就看你肯不肯干。

  下面蕅益大師又說,「故知今之悅不若己,憚于改過者,皆是自輕者耳」,故知,就是從上面的道理我們就知道,今之悅不若己者,悅是喜歡,不若己是不如自己的人,喜歡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,跟自己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常常來往,這叫悅不若己。當(dāng)時,孔老夫子批評子貢就是這樣的人,說你悅不若己者,你就喜歡跟比你自己差的,跟你自己不是同一道上的人來往,所以我死了以后,你肯定會退步??鬃咏套迂暎迂暿鞘粳F(xiàn),不要以為說子貢真的是很差,子貢很不錯,真正是賢者,表演出這樣的一個樣子,讓我們反省自己??桌戏蜃幽盟鰹橐粋€example(例子),告訴你應(yīng)該怎么樣修自己。所以我們要親近那些真修行的人。

  「憚于改過」,憚就是你害怕,對自己的過失害怕,不敢改。什么叫不敢改?「我這毛病很重,習(xí)氣很重,我改不了」,你這叫憚于改過。只要你肯改,沒有改不了的,況且這個事情又不是求人的,求自己的,有何難?古人講,求人難,登天難?,F(xiàn)在又不要你求人,又不是讓你登天,讓你自己改自己的毛病習(xí)氣而已,你怕個什么?要改過,首先要勇于承認(rèn)錯誤,發(fā)露懺悔是一個好的法門。真正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,這是我們的善友,我們應(yīng)該開誠布公的打開我們的心扉,把自己的那些錯誤、習(xí)氣懺悔出來,說出來,向大家承認(rèn)錯誤,請大家監(jiān)督自己改正。你有這個勇氣發(fā)露懺悔,那你就有勇氣改過。連承認(rèn)都不敢承認(rèn),人家點你一下,他還掩飾,文過飾非,行了,你肯定改不了你的過失。這個過失,你能夠掩蓋得了嗎?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,你只能夠欺騙那些愚人,比你差勁的,不如己的,不如你自己的那些人可以,你能夠騙騙他們,大概是你能騙他們,所以你喜歡跟他們在一起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你瞞不過他,自己文過飾非,只是取笑于智者而已。

 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把這些思想包袱放下,不要怕改過,不要怕懺悔,說出來了,即使讓人嘲笑、讓人批評、讓人議論,都沒有關(guān)系,這幫我們消業(yè)障。本來我這個過失,如果不這樣消這業(yè)障,可能都會墮惡道,現(xiàn)在被人恥笑恥笑,沒事了,業(yè)障消了。業(yè)障上哪了?上那個恥笑你的人去了,他們幫你背了。所以我們懂這個道理,不能恥笑別人。聽到別人有過失你一恥笑,你幫他背這個業(yè)障,他輕松了,你的包袱重了,這是很冤枉的。所以同修善友之間,見到人家有過錯不能恥笑,應(yīng)該用愛心來幫助他改過,只要他肯改,我們應(yīng)該很耐心的來幫助他,這才是善友。所以「悅不若己,憚于改過者,皆是自輕」,就不是自重,自輕是自己作踐自己、輕賤自己。人,被人輕賤之前,首先他是自己輕賤自己;人,被人尊重的人,首先他是自己尊重自己。自己對自己都不尊重,別人怎么會尊重我們?所以不能自輕,應(yīng)該自重,改過就是自重。

  下面又說,「又主忠信,是良藥。友不如,憚改過,是藥忌」。蕅益大師講這個修行的法門,講得真是非常的清楚,都是過來人講的話。我們身上有毛病,得找藥來治,真正好的藥,你一用就能夠把病給治好。好藥是什么?主忠信,這是良藥。用在凈土法門是什么?忠就是直心正念真如,就是你一心念佛,這是忠。信是什么?信自己本來是佛,信自己一定能往生,信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,信極樂世界就是自心所現(xiàn)的,是本有的家鄉(xiāng),當(dāng)然可以回去,這是忠信。一心念佛,過去所犯的過失懺悔了,永不再造,現(xiàn)在就是一心念佛號,一心向往極樂世界,什么業(yè)障都消掉了,這是良藥,什么毛病習(xí)氣都起不來,都給你治好了。

  但是就好像服藥,中醫(yī)很講究這個,你吃藥,給你一個藥方,醫(yī)生往往會告訴,要有些什么樣的口忌,一般譬如說忌生冷的,也譬如說有些藥跟其它的那些中藥是相沖的,你就要忌那個。這個藥忌要排除掉,要不排除,它等于跟你那個良藥對沖,使得良藥效果就減弱,甚至沒效果?!赣巡蝗纾瑧劯倪^」,這是藥忌。所以我們服良藥的同時,還得要注意不要有那個藥忌沖撞,那就減弱你的修行功夫。這就是凈土法門講的正助雙修。正修是什么?信愿念佛,這是正修。忠信,用在凈土法門就是信愿念佛。助修是什么?斷惡修善,懺悔改過,這是助修,輔助你的。所以你要排除藥忌,最好是什么?吃那種輔助你的那些藥,那就更好了,這個良藥就能夠效果增上。這是蕅益大師對這章經(jīng)文的批注。

  下面我們看江謙先生的補注,他也有一大段話,都很精彩。他說,「真實修行,須從心性悟入,從忠信立身,從懺悔起行」,這幾句話,把如何修行的方法和盤托出。真實修行,怎么真實修行?真實修行就是真干,須從心性悟入。首先你要解了、解悟,對于心性的道理,你得明白。最起碼的你明白自己本來是佛,這個最重要,然后你修就有信心了。本來是佛,當(dāng)然可以成佛;本來覺悟,當(dāng)然現(xiàn)在可以放下煩惱、迷惑,我們能覺悟。而煩惱、妄想分別執(zhí)著本來沒有,本來沒有當(dāng)然可以放下,放下了,你就證得心性。所以這個解門很重要,對大部分人來講都是從解門入手。我自己就是這樣,聽經(jīng),聽得多了,就明白了,明白了,叫悟后起修。這個悟不是大徹大悟,是有一點解悟,明白了,明白就開始修,不能再等了,愈修也就愈明白,愈明白也就愈真修,解行相輔相成。

  行門就是「從忠信立身,從懺悔起行」。這里講的忠信,主要是講我們的德行,立身的德行,孝悌忠信禮義廉恥,這就是我們恩師常說的要扎好三個根。你怎么修?先這樣修,先扎好根,根都沒扎好,以后的就不談了。成圣成賢要有根才行,往生凈土也得有根才行。所以有的同修講,我就想著三年之內(nèi)一心求往生,我看他的樣子,我跟他建議,也跟他很中肯的說,現(xiàn)在還不是時候,什么時候是時候?你得把忠信立身的根扎好,像經(jīng)中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標(biāo)準(zhǔn)你達(dá)到了,你一門深入念佛,那你決定往生,而且你可能不用三年,說不定七日就可以。你看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上講的,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聞?wù)f阿彌陀佛,執(zhí)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(xiàn)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」,這經(jīng)文說得太明白不過了,但是前面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這六個字不容忽略,那就是忠信立身。往往做到善的這個標(biāo)準(zhǔn),那至少得三年,念佛七天就夠了。

  所以怎么是作善?那就是「從懺悔起行」,把自己惡的斷盡了,那就是善,善是本有的,不用從外面取來,就是把自己的惡斷掉,那就是善。所以你看《十善業(yè)道》里面都是講不怎么樣、不怎么樣、不怎么樣,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」,都讓你不要這樣做,沒讓你要怎么樣做。為什么?你這本有的,你只要不做那個惡,那就是善。善是本性中本善,不是外面來的,所以只需要懺悔,把惡懺悔掉了就是善。懺悔就用三個根,尤其是《弟子規(guī)》和《感應(yīng)篇》這兩個,天天最好拿功過格對照,一天下來檢驗檢驗自己,做到了打個勾,做不到的打個叉,下切實的功夫,功不唐捐,不會浪費這個功夫的。你只要真正落實,腳踏實地,就像袁了凡一樣,他就有成就。有的同學(xué)他們用「懺悔日記」的方法,這也很好。有些同修他們也把懺悔日記發(fā)給我看,我看了也都很感動,不僅懺悔自己身行所造的過失,連自己起心動念不如理、不如法的都懺悔,這樣修行上路。

  下面又說,「知自性無量無邊,不生不滅,則誓成正覺,誓度眾生。橫遍十方故重,豎窮三際故威。知人道不修,他道難修,一失人身,萬劫難復(fù),則當(dāng)戒慎恐懼精進(jìn)不退,故學(xué)日固」。我們先看到這里。這篇是在「學(xué)而篇第一」里面的,那一章經(jīng)文比此處的經(jīng)文要長一點,前面有「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(xué)則不固」這幾句話,江謙先生是解釋這幾條。什么叫重?不重則不威,重就是知自性無量無邊,無量無邊是自性的相用,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自性所生,所以無量無邊。一切所生的萬事萬物又不離自性,自性是本體,本體不生不滅,所生的這些萬事萬物就有生有滅。為什么有生滅?因為它們是自己念頭出生的,念頭依自性而起,不離自性,念頭有生滅,當(dāng)然所生的事物自然有生滅??墒悄铑^它的本源自性,不生不滅。

  我們知道這個,很重要,知道自己當(dāng)人有自性,自性人人本具,這是真我,這是不生不滅的真我,我們要誓成正覺,發(fā)誓回歸自性。成正覺就是成佛,成佛就是回歸到自性上。誓度眾生,度眾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,也成佛道。眾生怎么來的?自性所變現(xiàn)的,我回歸到自性了,就度盡眾生了。所以成正覺跟度眾生是一不是二,它不是兩樁事情,是同一樁事情。如果眾生沒度盡,你成正覺也沒成,沒成佛。成佛了,也就度盡眾生,因為眾生是自性所變現(xiàn)的,叫自性眾生誓愿度。等你成佛的時候,你回歸到常寂光,那是不生不滅,本性,不起心不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了,就沒有宇宙、沒有眾生了,那就叫眾生度盡。

  但是,事上我們確實要修無量劫。我們已經(jīng)修了無量劫,到現(xiàn)在還是這般境地,這是什么?因為進(jìn)進(jìn)退退。過去我們在座各位都發(fā)過愿,我們絕對不是這一生才開始學(xué)佛的?!督饎偨?jīng)》上講的,你能夠聽到佛的經(jīng)典,能夠生信心,已經(jīng)不是「于一佛二佛、三四五佛而種善根」,是已于過去無量佛所種善根,這是真實的。就是什么?進(jìn)一步就退九步,剛有一生很精進(jìn)修行,下一生嘩啦嘩啦連退,退好幾世,甚至?xí)说降鬲z里面,都有可能。你修行有福,第二生享福,享福就造業(yè),造業(yè)就墮落,所以說進(jìn)一退九都不止,修行難。民間有那種跳的舞蹈叫扭秧歌,進(jìn)一退二,進(jìn)一步退兩步。咱們這「扭秧歌」是進(jìn)一步退九步,還不止。所以無量劫來都沒成正覺,自己還在六道當(dāng)中受苦。現(xiàn)在又遇到佛法,特別遇到凈土法門,那可要發(fā)起大心,可不能再犯過。只要你努力精進(jìn),這一生你能成就,修行的方法我們都很明白,你只要真干就行,不要有任何懷疑。真干是什么?先扎忠信之根,扎根,三年扎根,然后發(fā)愿十年專修,你一定成就。

  我們的自性橫遍十方,所以從自性上講是重,橫遍十方,豎窮三際,就是自性里頭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,所以這個威和重是形容自性。下面說,「人道不修,他道難修」,就是剛才我們講的,現(xiàn)在得了人身,不容易。佛在經(jīng)里面告訴我們得人身難,好比是,佛給弟子做個表演,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,然后撒到地上,指甲縫里面還留著一點很小的土粒,他給弟子們看看,「你說我這手上留下的土多,還是我撒在地上的土多?」弟子說,「那當(dāng)然撒在地上的土多」?!笇α耍@一生得了人身又失去人身的,就好像撒在地上的土一樣;下一生還能再重得人身的,就好像我手指甲里面藏的那么一點小土?!?,不成比例。得了人身,遇到佛法,也是更難,佛法叫做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佛法我們也聽聞了。聽聞佛法,又能聽到當(dāng)生成就的凈土法門,這又難上加難,無過此難,最難了。人身難得,我們今已得;佛法難聞,今已聞;凈土難遇,今已遇,這個因緣是無比殊勝!那是彭際清老居士講,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給我們碰上了。倘若這一生要是再縱容自己,悠悠蕩蕩過去了,那是太可惜、太可惜了!這里說的「一失人身,萬劫難復(fù)」,真的是如此。這劫可不是小數(shù)目,不是說萬年,萬年還短,萬劫。一劫我們算過了,一個大劫是十二點七億年,一萬劫就是十二萬點七億年,十二萬億,那真的是太陽系都恐怕生滅好多次了。所以知道稀有難逢。

  所以更需要以最殷重的心來修道,「則當(dāng)戒慎恐懼精進(jìn)不退」,自然你就有那種殷重心。戒慎恐懼,就是你能夠慎獨,不管有沒有人在,你都是謹(jǐn)慎小心,唯恐自己犯戒,唯恐自己犯過失??謶质鞘裁?恐懼因果,知道哪怕是起一個惡念,都會招感惡報,因果報應(yīng)是絲毫不爽,念念都有因果的,這恐懼。還有天地鬼神在監(jiān)察我們,我們豈能夠放肆?所以精進(jìn)不退。這個精進(jìn)最重要是精,精是專精,要一門深入,你就進(jìn)步得快,要是你雜,雜進(jìn)、亂進(jìn),你很容易退,功夫就不得力。所以精很重要,一門深入。扎根,現(xiàn)在我們也一門深入,就用《弟子規(guī)》、《感應(yīng)篇》、《十善業(yè)》就行了;到了念佛,更是一門深入,一部經(jīng)一句佛號,這叫「學(xué)日固」。固是堅固,我們用一般話來講,我們的學(xué)習(xí)很扎實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穩(wěn)步向前。

  下面又說,「知自性無邪故忠,知自性無妄故信」,這是忠信。蕅益大師跟江謙先生說法上有不一樣,其實是一樣,本質(zhì)上沒有區(qū)別。這個「知」很重要,你知自性無邪,自性當(dāng)中沒有邪念,沒有邪念就是正念,「直心正念真如」,這是蕅益大師講的忠,那就是知自性無邪。你知,就能做到,貴在這個知。知,是你真正明白了,徹底明白,你就能做到。你做不到是因為你還沒知,知得不夠圓滿,知得不夠透徹,還要多去深入經(jīng)教。知自性無妄,就是信。信和妄相對,自性中它本具的德能是真誠、是信實,沒有妄的。虛妄,自性中本來沒有。你真知了,你就會放下,放下本來沒有的。不肯放下?還未知,繼續(xù)深入經(jīng)教,多明理,還要真修行。知里面就包括你的修行,這跟菩薩聞思修三慧是一個性質(zhì),知也是聞,也是修,也是思,聞思修是一次完成。聞是我一聽就明了,明了是思;一明了就做到,就入境界,這叫修。聞思修叫菩薩三慧,一個「知」字就代表了。

  「知善惡凈染,皆由緣生,故當(dāng)友下之善士,又尚友古之人,而無友不如己者」。還說知善惡染凈皆由緣生,善惡染凈都不是自性當(dāng)中有的,為什么?這是相對的法。自性當(dāng)中沒有相對,它是一,叫不二法門,有善、有惡,有凈、有染,都叫相對。善惡是六道里面有的,三善道、三惡道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是三惡道;人、阿修羅、天道,這是善道。當(dāng)然,六道其實就在我們念頭里面,你一念仁慈,一念慈悲喜舍,你這一念就是天道。你種下天道的因,當(dāng)下你也就享受那種天道的幸福感,天道的果也就有了,那以后更會有這個果。當(dāng)下我起了瞋恚心,憎恨惱怒,你就是地獄道;當(dāng)下起了貪心,你就是餓鬼道;當(dāng)下你愚癡,不信因果,迷惑顛倒,那就是畜生道;當(dāng)下你能夠修五戒,能夠講求倫理道德仁義,這就是人道;你持戒修福,但是又有傲慢、嫉妒、增勝的這些習(xí)氣煩惱,你就是阿修羅道。所以六道都是存在你當(dāng)念,有善有惡,這是六道,凡夫。

  把善惡這個念頭放下,善和惡都屬于執(zhí)著,善惡放下了,你的染就放下了。染是執(zhí)著,惡是污染,善也是污染的,都不能讓我們見性。放下染,你就到凈,凈是四圣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是四圣法界。四圣是跟六道相對的,所以凈和染都不是自性。把凈和染這一對也放下,你就入一真法界,就不二,那是善惡不二、染凈不二,這時你成為法身大士。天臺家講的你就是分證即佛,你是真佛,不是假佛,在一真法界里面斷掉四十一品無明習(xí)氣,你就圓滿成佛了。所以善惡是六道里面的,凈染是十法界里面的,都從緣生。緣生法都是有為法,都不是自性中本有的。

  我們知道這個,應(yīng)該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,首先從惡提升到善,斷惡修善;然后從染提升到凈,那是破迷開悟,就轉(zhuǎn)染為凈了;最后把凈也放下,就轉(zhuǎn)凡成圣了,你成佛了。每個階段修行,我們都要親師取友,「當(dāng)友下之善士,又尚友古之人」,古之人是已經(jīng)成就的人,善士是跟我們一同修學(xué)的人?!付鵁o友不如己者」,不要跟自己境界低的人學(xué)習(xí),這個友就是不跟他學(xué)習(xí),不是說不理他們。他們來找我們幫忙,我們都不理不睬,不是這個意思。這個友是不跟他們學(xué)習(xí),不效法他,不走他那條路,就是這個意思。我們應(yīng)該取友乎上,跟比我們高的人,效法他、學(xué)習(xí)他。

  「無友者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」,見到比我們差的人、境界低的人,你也不能看不起他們,見不賢要內(nèi)自省,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習(xí)氣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這樣你不會被他轉(zhuǎn),而你因他而提升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他也是我們的老師,他也是善友,就看你會不會轉(zhuǎn)。你會轉(zhuǎn),那真的無不是善友,無不是老師,所有的因緣來了,都是提升你的,你不會墮落,你真的是做到「無友不如己者」,周圍沒有一個讓你墮落的因緣,只有把你往上升的因緣。所以他們?nèi)欠鹌兴_示現(xiàn),眼中沒有不賢者,外面就沒有不賢者;眼中沒有凡夫,外面沒有凡夫,心中沒有凡夫,外面也沒有凡夫。

  下面又說,「知多生罪暗,懺炬能消,故過則勿憚改」,我們的毛病習(xí)氣,要知道不是這一生才有的,那叫做多生累積的習(xí)氣,積習(xí)是難改的。多生罪暗,這就是我們的罪業(yè)、我們的業(yè)障是很深厚的。業(yè)障雖然厚、雖然重,但是我們只要能懺悔,就能消除。這個炬是火炬,火炬會有光明。這個暗就譬如一個暗室,多生多劫的、很久的千年暗室,你只要燃起火炬,立刻把黑暗就去除掉,用懺悔的火炬光明消除自己的罪暗。所以懺悔就是改過,因此過則勿憚改?!敢云谡显票M而慧日明」,期是期望,障云就是比喻我們的業(yè)障、我們的習(xí)氣,就像很厚的烏云擋住了天日。我們用懺悔就是撥云見日,把業(yè)障的烏云給掃盡了,智慧的天日就顯明出來。你要知道慧日是代表自性,自性人人本具,不會因為有烏云就斷定說沒有太陽。你沒見到太陽,但并不代表沒有太陽,太陽還在天上高高掛著,只是你被烏云擋住眼睛看不見。你只要把烏云掃盡了,太陽就出來了,太陽本有。所以,這當(dāng)中關(guān)鍵就是你肯改過,改過就是懺悔。

  這里底下又舉出兩個例子,「唐悟達(dá)國師三昧水懺,梁武皇慈悲道場懺法,皆懺罪修行之大導(dǎo)師也」。唐朝時代悟達(dá)國師,這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,曾經(jīng)做過十世高僧,十輩子都是做高僧的,到了唐朝做國師,皇帝拜他做老師,這是國師。拜他做了國師,送給他一個沉香寶座,就是沉香木做的太師椅,那是很高的禮遇。結(jié)果悟達(dá)國師接受了這樣的禮遇,心里生了驕慢,感覺到自己真了不起了,你看皇帝這樣尊重我,自己還真有修行!剛一起這個傲慢的念頭,行了,護(hù)法神離開了,冤親債主找上門來。哪個冤親債主?悟達(dá)國師在漢朝時代曾經(jīng)做過官,在漢景帝下面做官,同朝的一位也是很出名的官員叫晁錯,當(dāng)時晁錯建議削藩,就是很多的少數(shù)民族勢力愈來愈大了,藩王這是皇帝封的,晁錯建議要把這個權(quán)力收回來,這就是削藩。結(jié)果引起這些藩王的反抗,帶兵來攻打,皇帝急了,知道操之過急,使得藩王狗急跳墻,怎么辦?為了平息戰(zhàn)亂,悟達(dá)國師那一世(袁盎),他就建議要把提建議的晁錯給殺掉。晁錯是皇上的老師,但是沒辦法,為了平息戰(zhàn)亂,皇帝只好把晁錯給殺了。

  結(jié)果晁錯他不恨皇帝,就恨這個建議的人,追了他十世。但是這十世當(dāng)中,這人都是出家的高僧,有護(hù)法神,所以晁錯沒有機(jī)可乘。你看到了唐朝,這都有將近一千年了,終于找到機(jī)會,悟達(dá)國師這一世也是高僧,但是他起了傲慢心,護(hù)法神不護(hù)他了。結(jié)果晁錯的鬼魂就投到了悟達(dá)國師身體里頭,在他的膝蓋上長了一個人面瘡,把這個國師給痛得死去活來。這個人面瘡也很厲害,長的頭跟人面一模一樣,有鼻子、有眼睛、有嘴,還能講話,還要吃東西。這是我們講的是一個大的腫瘤,天天折磨悟達(dá)國師,最后沒辦法。

  幸好悟達(dá)國師之前,曾經(jīng)遇過迦諾迦尊者,這是一位證果的圣人。圣人告訴他,說你要將來遭難的時候,你就來找我,到四川某地,跟他講了個地方。悟達(dá)國師這時候遭難了,想起來了,就去找迦諾迦尊者,最后找到了。尊者現(xiàn)形了,用三昧水讓他洗這個人面瘡,跟他調(diào)解。后來這個人面瘡說話了,說「我就是晁錯,你前世就是向皇上奏我、讓我死的人,我跟了你十世?,F(xiàn)在本來要要你的命的,結(jié)果迦諾迦尊者調(diào)解,我還放過你」,悟達(dá)國師深刻懺悔。所以《三昧水懺》是這樣由來的。現(xiàn)在佛門還有做「三昧水懺」,這是專門修懺悔法門的,懺悔多生多劫所做的宿業(yè)。可見得因果真的是絲毫不爽,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(yè)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」,這是歷史記載的真事。

  底下「梁武皇慈悲道場懺法」,又是另外一個例子,也是記錄在歷史上的,正史上寫的。他是南北朝人,記錄在《南史》。梁武皇就是梁武帝,他是佛門的大護(hù)法,護(hù)持佛教。達(dá)摩祖師當(dāng)時還來找他,但是梁武帝真是不識英雄,他修的是人間、世間福報,但是很難得,佛門的大護(hù)法。當(dāng)時,他的國師是寶志公。梁武帝他的一個夫人叫郗氏,因為生前,這皇后生前性格冷酷,比較愛嫉妒人,特別是后宮里面的嬪妃她嫉妒,造了不少業(yè),所以死了以后她變成一條大蟒蛇。有的說她變成一條龍,到了后宮,給梁武帝托夢,說自己非常的苦,請求超度。梁武帝就請寶志公幫忙,寶志公就作了一個《慈悲道場懺法》,總共十卷,親自率領(lǐng)僧眾為梁武帝的妃子郗氏超度,終于使到這個巨蟒生天了,生到忉利天。這是代她做懺悔,要她自己來參加。她參加了之后,深刻懺悔自己過去所作的業(yè),這才能夠脫身惡道,就是脫離惡道。悟達(dá)國師前生是造的殺業(yè),雖然不是他親手殺的晁錯,但是他是奏請皇上,這也是結(jié)了怨,結(jié)了這個冤業(yè)。梁武帝的妃子,她是自己生嫉妒,心地意惡很多,瞋恚、嫉妒招感蛇道,蛇往往是嫉妒心重的人投胎,要把這些惡因給懺除掉、化解了,那才能夠脫離惡道。所以這兩個懺法,都是「懺罪修行之大導(dǎo)師」。所以在佛門里面做這種懺儀的不少,一個做「三昧水懺」,一個做「慈悲道場懺法」。

  修凈宗的,修凈土念佛法門的,要不要去做這個懺法?可以不必。為什么?你只要一心念佛,就是真懺悔。有佛門的一首偈子講,「罪從心起將心懺,心若滅時罪亦亡(忘)(或者是「罪亦亡」)。心亡罪滅兩俱空,是則名為真懺悔。」真正的懺悔是什么?你真正意識到過去做的不對了,后不再造,向自己的冤親債主求懺悔,然后一心念佛,把心念空了,什么罪都消掉,心都滅了,罪當(dāng)然更滅了。因為什么?一切法由心想生,心是主宰,心都已經(jīng)空了、凈了,清凈了,什么罪業(yè)都沒有。這念佛法門是最殊勝的懺悔法門,自己有冤親債主,可以向他們懺悔、溝通,說「我現(xiàn)在念阿彌陀佛,求生凈土,把我這些功德全部回向給你們。請你們原諒我,不要來阻礙我修行。因為阻礙我修行,對你無益,對我當(dāng)然也是傷害。我是愿意償還,但是我愿意以功德償還,我們都得利益。我要往生了,你得到的功德就太殊勝!希望我們一起求生凈土,不要再冤冤相報?!鼓阒灰嬲\的跟他們溝通、懺悔,而且你真干,你不是溝通完了,你還不是那樣念佛,念佛也不精進(jìn),那他們看到了當(dāng)然也不會放過你,你騙我,那豈能容你!所以你得真干,真誠就能感動,至誠感通,諺語所謂的「誠之所至,金石為開」,金石都能感動,更何況人心?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”原文解釋翻譯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(zé)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