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”

作者:佚名 全集:論語名句 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[挑錯/完善]

 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”

關(guān)鍵詞:論語,子罕第九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  孔子在河邊說:“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,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。”

  這一句是講孔子在一條河流的岸邊,『川上』,川是河流,河的岸邊看著這個水在流,發(fā)出了兩句感嘆的話。他講『逝者如斯夫』,這個「逝者如斯」,斯就是水,說逝者就好像這水一樣,日夜不停的在流動,『不舍晝夜』,就是日夜不停的流去。這個舍字,李炳南老先生《論語講要》當中說當止字講,就是不止晝夜,就是不停的意思。這個逝字,按照古注來講的是「往去」的意思,逝去了?!甘耪摺?,孔子這里到底指什么?孔子沒有說明,讓我們自己悟,這里頭有著深深的禪意,也有著雋永的詩意。逝者,其實我們細細想想,這個世間哪一樣?xùn)|西,哪一個境界不是逝者?不都像川流的河水一樣日夜不停,遷流無常,這世間萬事萬物哪一樣是永恒不住的?

  我們來看蕅益大師的批注,「此嘆境也,即嘆觀也」。這個境是境界,觀是我們智慧觀察。天臺宗講究三止三觀,止觀,這個觀包括空、假、中三觀,這個叫一觀三定,境界也有空假中,一境三諦。我們用智慧的觀察,首先觀空,空是什么?你能夠用智慧覺察到萬法皆空,沒有自性,這個是事實真相,任何的事物都是因緣假合而成的。你說我們隨便舉一物,這個紙,紙是木材做的,木材是由這些分子組成的,所以這些紙就是由于樹木的分子組合而成的。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,它是一個組合而成的一個相,它并沒有自性。譬如說我們的人體,人體是由不同的器官組成的,我這個人身,你們說這是鍾茂森,我也承認你說的這個人體是鍾茂森,但是我問一句到底哪一塊才是真正鍾茂森的自性、主體?我的身體不同的器官,哪一個才是真正代表鍾茂森?我的頭是鍾茂森?還是我的身子是鍾茂森?我的手腳是鍾茂森?還是我五藏六府里面的心臟是鍾茂森?肺是鍾茂森?腎是鍾茂森?哪一個?你說心臟應(yīng)該是人的主體,因為人沒有心臟就不能活,可是現(xiàn)在西醫(yī)的手術(shù)技術(shù)也很發(fā)達,心臟都能換,假如我得了心臟病,我換一個心,換了張三的心臟,換到我身體里,那我現(xiàn)在還是鍾茂森,亦或是張三?我到底是誰?現(xiàn)在什么器官幾乎都能換了,到底人體哪一塊才是真正的鍾茂森?我們細細想想沒有,它是因緣假合體,沒有自性,因為是因緣假合,所以叫做空。這個空不是什么都沒有,它有,只是因緣的和合。

  再往細處分,你看看身體是細胞組成的,細胞是由原子、分子組成的,原子有原子核、有電子,原子核是由質(zhì)子、中子組成的,質(zhì)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組成的。夸克和電子,現(xiàn)在說是最小的基本微粒。再往下分,科學(xué)家發(fā)現(xiàn)它是振動,只有振動,沒有實體的物質(zhì)。所以真正是整個形像,這個形體是由振動產(chǎn)生,除了振動什么都沒有,所以是空的。那我們用這個智慧觀察宇宙萬事萬物,知道萬法皆空,這是空性的般若智慧。雖然知道萬法皆空,可是你又看到相,相是什么?是假象,雖然是假象,但是它確實有存在,你看到了,你摸到了,你感受到了,所以這個假象叫妙有。它的體是真空,相是妙有,而且這個妙有是什么?因果在相續(xù)的一個假象,怎么個相續(xù)法?是什么力量支持這個假象在相續(xù)的?

  夫子講的「逝者如斯夫」,你看我們?nèi)擞猩喜∷肋@是逝者,這個身體是個逝者;花草樹木有生住異滅,也是逝者;山河大地、一切星球、礦物有成住壞空,也是逝者。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動這個逝者日夜不停的在遷流?佛在大乘經(jīng)里跟我們說得明白,是我們的念頭。因為人有念頭,念頭日夜不停,真是不舍晝夜,所以支持我們眼前看到的一切相,就是「逝者如斯夫」?,F(xiàn)在量子力學(xué)已經(jīng)得出一個結(jié)論,著名的物理學(xué)家普朗克他說的,整個世界、整個宇宙根本沒有物質(zhì),物質(zhì)怎么來的?由意念產(chǎn)生的振動而創(chuàng)造出來的物質(zhì)。因為我們的意念永遠不停,念頭一個接一個,所以念頭剛起的時候,整個宇宙一切境界就帶起來了,我們就看到眼前這些假象。我們看到這個相的時候,如果不覺悟,還在迷,迷是什么樣子的?迷就會起念頭,覺悟了念頭就放下。如果我們還起念頭,念頭在相續(xù),一念接一念,遷流不住。

  彌勒菩薩在《菩薩處胎經(jīng)》里面講的念頭生滅速度極快,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。這三十二億百千,一百乘上一千,再乘上三十二億,這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,一彈指。一般我們彈得快的一秒鐘能彈四下,也就是一秒鐘大約是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,念念不住,每一個念都產(chǎn)生境界,這個境界就是我們的宇宙。一個念頭帶動一個宇宙,這個念頭滅了,宇宙也跟著滅,再第二個念頭起來,第二個宇宙又起來。因為第二念跟第一念很相似,它念有相續(xù),相似的相續(xù)相,所以宇宙也相似,前一念宇宙跟后一念宇宙很相似,連起來了。其實連也不是真連,你看著好像連起來,這是你的感受上的一種錯覺。接著第三念,又產(chǎn)生第三個宇宙,念念都產(chǎn)生宇宙,宇宙就在相續(xù)。所以什么力量在支持著這個宇宙,這些逝者在遷流不住?就是我們的念頭。因為念頭不停,所以眼前的境界相就不停,什么時候你的念頭嘎然而止,你就能看到原來根本沒有境界一切相,這就是永嘉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「夢里明明有六趣,覺后空空無大千」。大千是大千世界,我們的宇宙,我們看到宇宙是因為我們迷,我們動念頭,念頭不舍晝夜,所以看到宇宙萬事萬物逝者如斯。什么時候把念頭放下,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,你看到的相就不再生滅了,自性現(xiàn)前了。

  這是我們學(xué)會觀,觀這個境界,知道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而又能隨順著眼前這些假象,這叫恒順眾生。你不隨順不行,你總得生活,你總得跟人打交道,那你就得恒順眾生。人家迷,人家不知道這是假象,人家把它當真了,你不要當真,那你就沒有煩惱,你很自在,于一切境緣你不生憂惱恐懼,真的像《心經(jīng)》里面講的「無有恐怖」。為什么無有恐怖?都是假象,作夢而已。所以你知道它的體是空的,性是空的,相是假的,你能夠隨順著假象而又不迷,這叫用中,這中觀。空假中三諦三觀,這是智慧,所以夫子這一句,你看已經(jīng)含有了三諦三觀的妙義,真正是禪意十足!

  蕅益大師為我們揭示出來了,如果蕅益大師不給我們揭示出來,我們只是看了隨口念過,根本不解夫子真實義,以為夫子講歲月不留人。一般我們以前都是這樣理解的,逝者如斯夫,歲月不留人,最多現(xiàn)在趕緊抓緊時間,好好學(xué)習,不能浪費時光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當然這樣解也沒錯,反正夫子無心所說的法,淺人解得淺,深人解得深,各有受益。現(xiàn)在我們讀了蕅益大師的批注,才體會到這句話深!他講到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要聽懂了就是言下大悟,怎么大悟?你放下妄想分別執(zhí)著,不再起心動念,你就入境界了。

  我們繼續(xù)看蕅益大師下面說的,「蓋天地萬物,何一而非逝者」。天地萬物就是宇宙間一切現(xiàn)象,佛經(jīng)里面講的一切有為法,那都是逝者。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,那叫逝者,都是遷流不住。哪個不是?哪樣都是,為什么它是?因為它是你那個生住不停的心念變現(xiàn)出來的,它的源頭是它生滅的心,那是妄心。所生的一切的境界、天地萬物,那都是遷流不住的,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都是這樣,如露亦如電,這就是逝者?!傅奕擞诖?,計斷計?!?。愚人就是凡夫,沒有覺悟的人,看到眼前的這些天地萬物,一些現(xiàn)象,就會產(chǎn)生兩種錯誤的知見,一個是斷見,一個是常見。

  什么叫斷見?以為我們這個身、心就是這一期的生命,這一期生命完了,就斷絕了,像所謂的人死如燈滅,就不再有后面的了,這叫斷見。有斷見的人往往什么?不信因果,他不相信因果會相續(xù)、會循環(huán)、會轉(zhuǎn)化,他不相信這個,所以他無視因果。產(chǎn)生這種斷見很麻煩,他會什么?肆無忌憚,反正人的生命就是這么短暫,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,那就什么?「人生在世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」,該享受的、該快活的造業(yè)也無妨,這就很麻煩了,他會造作很多罪業(yè),將來受苦報。這個因果循環(huán),不是說他不相信就沒有,這是個客觀事實,這是斷見。另外一種叫常見,常見跟斷見正好相反,他們認為我們的身心常住不滅的,這個世界也是常住不滅的,人死了之后,我們這個靈魂還繼續(xù)存在,不會滅亡,還會投胎做人,動物也會投胎做動物,它不會變化,這個叫常見。這種也是錯誤的,為什么?因為因果非常復(fù)雜,絕對不會一成不變,我們這一生如果造作善業(yè)多,來生就到善道去,投生到人道或者天道。如果造惡多就會到三惡道,變成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所以身形可以變化,不是永恒不變的。

  斷見和常見就是兩種錯誤知見,在佛法里面分類,這屬于見思煩惱,是執(zhí)著當中的見煩惱。見煩惱里面有五種,所謂身見、邊見、戒取見、見取見、邪見。身見就是把這個身體當作我,這身體不是我,這是錯誤的知見;邊見就是二邊,斷見、常見,就是這兩種邊見;還有見取見、戒取見,見取見是果上的錯誤知見,戒取見是因上錯誤的知見,因果看不明白;第五種邪見,就是一切其它錯誤的知見。「愚人于此,計斷計?!?,看到這些現(xiàn)象他就會產(chǎn)生這兩種錯誤的見解,所以沒有覺悟的人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,諺語所謂眼見為實,有時候眼見還未必是實。為什么?因為你所看到的往往被自己的妄想分別執(zhí)著給扭曲了,跟事實真相不相應(yīng),你會產(chǎn)生錯誤的知見,所以還得要隨順圣賢教誨,放下自己錯誤的知見。

  下面蕅益大師又說,「今既謂之逝者,則便非常」。夫子講「逝者如斯夫」,這里說到的逝者就是非常,就是放下常見。逝者說明它不是永恒不變的,它是不斷的遷流,不停住的,不斷在變化,這是講到因果相續(xù)不空、循環(huán)不空、轉(zhuǎn)變不空,所以不是一成不變的。所以逝者這兩個字斷我們的常見,「非?!咕褪遣皇浅R姟!赣謴?fù)如斯不舍晝夜,則便非斷?!谷缢?,就是像水一樣日夜不停留,一直在流動,它不會斷絕、停住在那,所以這也不是斷見。逝者,斷我們的常見;如斯不舍晝夜,斷我們的斷見。所以夫子一句話下來,把我們邊見給斷除掉了,就看我們聽者有沒有這個悟性當下悟入。

  「非斷非常,即緣生正觀」,所以佛法講究的叫正觀,正觀是什么?又不是斷見,又不是常見。在《中觀論》里面講的事實真相叫「八不」,所謂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、不一不異、不來不去。萬法都是緣生法,因緣和合而生,隨著因果的相續(xù)而遷流不住,我們?nèi)缡怯^察,這叫正觀。如果看到有生有滅,把這生滅著實了,這叫邪觀。或者是看到有常有斷、或一或異、有來有去,這些觀念都不是正觀。在這里主要是斷我們斷、常二見。

  下面說「引而申之」,把它引申意思來講,「有逝逝,有逝不逝,有不逝逝,有不逝不逝,非天下之至圣,孰能知之」。這個話就講得很深了,蕅益大師原來是在禪宗那里開悟的,講的話比孔老夫子更帶禪意,「有逝逝,有逝不逝,有不逝逝,有不逝不逝」,這是把夫子講的「逝者如斯夫」這個逝者做了引申。這一句話我自己參了很久,到底什么意思?參出個意思來了,但是我想這個意思未必是真實義,因為凡是有意思的都不是真實義,真實義是沒有意思,你看看這句懂了就懂了,不懂呢?不懂,你也就不懂,你再去想、再去推測,那個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,那叫妄想分別執(zhí)著。所以這個話我們能懂多少就懂多少,要是沒悟,沒關(guān)系,多去參。

  怎么參?重復(fù)這章,「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」,你就老是尋思這句話,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」,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」……這叫參話頭?;厝?,參到哪一天,你突然就開悟了,你就徹底明白了。你去想,不能想明白,因為你的想是落在你第六意識當中,是你的思惟想象,而第六意識不能夠緣到自性,所以我們不能用想。佛法里面有一句成語叫不可思議,現(xiàn)代人都講什么事情不可思議,這個源自佛法,教你什么?悟自性不能用思,也不能用議,叫不可思議。然后你才能悟入,所以這樁事叫做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說,說不出來,不能說;想,也想不出來,不能想,不想你就入了。我自己也沒有怎么想,我在尋思我們?nèi)グ莘?,求佛力加持。我因為上臺講這個課,總不能上了臺下不了臺,總得說出個東西來,我今天把我自己悟到的跟大家分享,但是不能擔保這就是真實義,只是透點意思。

  這一章《論語》,夫子拔斷我們的斷、常二見。斷見有二種,常見也有二種。「逝逝,逝不逝」,是斷我們二種斷見,哪二種斷見?一種,凡夫都以為沒有后世罪福的果報,人死如燈滅,死了什么都沒有了,不會有什么因果報應(yīng),這是一般人會有的斷見。另外一種斷見是偏在空上,認為萬法皆空,什么都沒有,那你什么事都不用做,這也屬于斷見,這叫空見。這兩種極端,一個是有上的斷見,一個是空上的斷見,這個都要斷掉?!赣惺攀拧购汀赣惺挪皇拧?,就是斷我們兩種斷見。這個逝逝,第一個逝講我們身體有生滅,第二個逝是講身體雖然有生滅,但是確是萬法皆空,只有因果相續(xù)不空。因果相續(xù)不空這就不逝,所以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這個因果不空是講它的相續(xù)不空、循環(huán)不空、轉(zhuǎn)變不空。不是說真有那個因和果不空,因也是空的,果也是空的,只是因和果之間的那種連續(xù)、那種相續(xù)的關(guān)系不空。為什么有因果相續(xù)不空?因為有念頭相續(xù)不空。所以那個不逝的,不逝的就是什么?不斷的那個是念頭,逝的,逝去的是身體。讓我們明了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的道理,破除我們的斷見。同時也不要執(zhí)著有,真有身體。

  后面兩種「有不逝逝,有不逝不逝」,斷我們兩種常見。第一種常見是認為后世罪??鄻饭麍蟾@一世是相同的、不變的,人死了還會成人,動物死了還會成動物,常見。第二種常見是認為人死可能還會有輪回,沒錯,這比第一種要好一些,有六道輪回,人死了可以到六道受身,可是永遠在六道,沒辦法出離,沒有涅盤,很多到了無色界天的天人,他會有這種錯誤知見。什么時候他會有這個知見?他以為自己的境界是涅盤境界,不生不滅,涅盤是不生不滅的意思??墒前l(fā)現(xiàn)自己壽命到了,還要墮落下來,他說佛講的涅盤是假的,根本沒有涅盤,六道我是出不去了,甚至他會謗佛,結(jié)果他墮落就很慘,這謗佛的罪業(yè)往往墮到地獄道。六道能不能出離?是能出離的,不是說永遠待在六道里面,但是要有殊勝的因緣才能夠出離六道,所以這個也不是永久的在六道里。這兩種常見我們要破除。

  「不逝逝」就告訴我們,不逝是什么?就是不斷,什么不斷?因果不斷,我們會有后世的。身體死了,我們還會有后世,但是不逝后面加個逝,告訴我們后世不是跟我們現(xiàn)世完全相同,也不是永遠相同,它會不斷的變化,根據(jù)我們造作的因果業(yè)力來變化的,所以不逝后面再加個逝,斷你的常見。那我們來世到底有什么禍和福,就取決于你這一世的造作,所謂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不僅說是等來世,就是當下,這個念頭,我是什么念頭,就取決于你下一個念頭,下一念的果報,不用等到你生命終了,這個因果可以是非常迅速。當我們起一個惡念的時候,惡念一起,當下就招感一切境界變成惡境界,你就注定在六道當中,所以因果實在是不空。說實在話,因果是同時的,當下這一念就注定你有相應(yīng)的果報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。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」,同時的。

  這個同時,不是指時間上那個同時,什么意思?它是指注定,因為時間也是假象,時間也是你念頭生出來的,這個屬于宇宙的現(xiàn)象。愛因斯坦也說時間和空間是人類的錯覺,不是真的,真的是什么?只有當下這一念,這一念當中所出生的宇宙,包括時間也包括空間,包括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,也包括十方,都是你這當念,這是真相。所以你現(xiàn)在當下這一念是惡念,你就注定了你這念頭所生的宇宙里面的未來是惡報。我不知道這樣講,大家明不明白?所謂的未來都在你當下這一念當中,所以為什么說因果同時,你現(xiàn)在這一念是惡念,注定了你當念里面的未來就是惡報;現(xiàn)在這一念是善念,注定你當下這一念當中所現(xiàn)的未來是善報。其實沒有過去、未來,只有當下一念。所以真相是因果同時。這里講到「不逝不逝」,第一個不逝是講到有后世,那還是我們看到相,但實際上不是真相,所謂的后世還是在當下,一念當中出生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。

  我們?nèi)绾纬鲭x六道輪回?那我們要了解輪回是怎么來的,佛告訴我們輪回是執(zhí)著而產(chǎn)生的,因為你有執(zhí)著,就變現(xiàn)出六道輪回的假象,反正都是你這念頭出生的。你有執(zhí)著,就出生六道輪回;沒有執(zhí)著,有分別,那出生四圣法界。阿羅漢是聲聞,辟支佛是緣覺,菩薩,還有佛,這是四圣法界。這個法界里面沒有執(zhí)著,但有分別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有分別,到佛的境界分別都斷了。還有分別的習氣在相續(xù),所以產(chǎn)生四圣法界。到分別斷了,連妄想都斷了,那就四圣法界沒有了,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有沒有相?如果還有念頭,就會有相,但這個念頭是極微細的,實際上一真法界的叫法身大士,已經(jīng)不會自己起心動念。不自己起心動念,但是以前起心動念的習氣還留存在,他還有一種慣性在,這個慣性就是習氣,這個習氣就產(chǎn)生一真法界。

  極樂世界、華藏世界,這都是有念頭的習氣而出生出來的,他自己沒有念頭。這個習氣就好像裝著酒的瓶子,把酒倒干凈了、洗干凈了、擦干凈了,你再去聞聞,那瓶子里還有酒的味道,那叫習氣。那怎么辦?你沒辦法斷,你只能擺在那,時間久了,它自然沒有了。全部習氣斷盡了,就圓滿成佛。所以懂得原來整個宇宙,都是你自己的念頭所生的。你想出輪回怎么出?斷掉念頭里面的執(zhí)著,你就出輪回。那個時候你真正叫不逝,不逝是什么?不生不滅,這叫涅盤境界。但是這個涅盤是小乘阿羅漢所證得的境界,它不是真正大的涅盤,不是究竟圓滿的涅盤。究竟圓滿的涅盤,不僅要放下執(zhí)著,還要放下分別,放下妄想,放下起心動念,這叫大涅盤,是諸佛所證得。那個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不逝,就是不生不滅了。

  蕅益大師說完這四句,「有逝逝,有逝不逝,有不逝逝,有不逝不逝」,后面又補充講到,「非天下之至圣,孰能知之」。至圣是什么?那就是佛,至是圓滿,圓滿的大圣人那就是佛。這個佛,天臺宗里面講分證即佛有四十一個品位都叫佛,都屬于至圣。從初住一直到妙覺位四十二個位次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。妙覺,四十二個位次,他們都知道,對這個是非常明了,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,他們安住在正觀當中。在佛法里面有個《中觀論》,《中論》里面「歸敬頌曰」,這有一個偈頌就講到,「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出」,這是真實境界。我們的自性是什么樣子的?就是這個樣子?!改苷f是因緣,善滅諸戲論」。如果我們能夠常常如是觀察,逐漸放下自己分別執(zhí)著,慢慢最后才能放下起心動念。先放下分別執(zhí)著就不錯了,自己要這么做,也跟別人講解,「能說是因緣」,把這種道理跟別人說,「善滅諸戲論」。什么叫戲論?世間一切言語都叫戲論,就是不中用的無益語叫戲論?!复蟪诵摼矶怪v到八不義,剛才講到八不,「八不者」就是剛才講的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、不一不異、不來不去,「蓋是諸佛之中心,諸圣之行處也」。這就是蕅益大師講的「非天下之至圣,孰能知之」。這是只有諸佛能夠講得最清楚,理解得最透徹,他是諸佛的心印,是諸圣的行處、行門。「豎貫眾經(jīng),橫通諸論也」,貫徹大小乘一切佛法。

  好,這一章我們用蕅益大師的意思,把它開解得很深,我們能懂多少就懂多少,不懂,沒關(guān)系,以后可以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下載重復(fù)聽。千萬不能用想,你這一想又落到自己的知見當中,我們學(xué)圣學(xué)賢就是斷妄想。你還要用想,那只會把自己愈搞愈不明白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?!痹慕忉尫g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