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鄰?!?/h1>
作者:佚名 全集:論語名句 來源:網(wǎng)絡 [挑錯/完善]

  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鄰。”

關鍵詞:論語,里仁第四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  孔子說:“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,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。”

  『孤』是孤寡、孤獨,『鄰』是鄰居。《雪公講要》當中說,他引《論語集解》,「集解何晏注」,何晏注的《論語集解》,他說,「方以類聚,同志相求。故必有鄰,是以不孤也?!惯@個方,什么意思?我們看底下,「此章依何氏之注即可?!瓜热逵胁煌呐?,雪公認為何晏的《論語集解》就可以了。邢昺有對集解的一個批注,《論語批注》的批注,叫「邢疏」。邢昺是宋朝的大儒。他說「方以類聚」,這是講何晏批注里面講的「方以類聚」,「是周易系辭上傳文」。這是來自于《周易·系辭》這個傳文?!阜剑欠ㄐg性行,各以其類相聚。」方是講法術、性行,就是不同的法術。性,可以解釋為性格、行為。反正不同的人,按照他們的類別聚集在一起,這是物以類聚的意思?!竿鞠嗲蟆?,《集解》當中引用,「是引自周易干卦文言傳『同氣相求』文?!乖凇吨芤?middot;文言傳》里面講到的「同氣相求」,在這里是何晏解成「同志相求」。什么意思?「意為志同者,互相求為朋友,故必有鄰?!惯@是解釋『德不孤,必有鄰』,有志同道合的人、德行相似的人,就會聚集在一起,互相做朋友,所以就必有鄰居。

  雪公底下又說,「經(jīng)文必字,猶如詩眼,尤須注意?!惯@個「必有鄰」的必字,就像詩文里頭的詩眼,也就是那個字是最重要的,就像點睛之筆,非常注意?!竵y世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,為德未必有鄰?!乖趤y世當中,亂世是什么?小人當?shù)馈!感∪说篱L」,就是小人當?shù)?。君子被壓抑,不得伸張,這是「道消」。君子和小人我們昨天有講過,本篇里頭有好幾章的《論語》就說什么是君子、什么是小人。譬如說,「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」,「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」。君子他是為公,大公無私。小人都為私,損人利己。那要為德,很難!這世道確實大家都自私自利,都是什么?把別人的利益搶過來給自己,損人利己,所以「為德未必有鄰」。你要是個君子,你反而覺得很孤獨,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好像在現(xiàn)在亂世,就覺得挺難做到。是不是這樣?

  「此為一般人所同感?!挂话闳硕际沁@個感覺,實際上并不如此?!溉缈鬃又苡瘟袊涞啦恍?,德豈不孤歟。」孔子當年是處在亂世,他周游列國,處處想希望能夠推行周公之治,把圣賢之道落實。但是沒人肯,就是哪一個諸侯都不敢用他。為什么?還是自私自利。擔心孔子,這個人太有智慧了、太能干,手下還有七十二賢、三千弟子,他要造反,那誰都不是他對手。所以誰也不敢用他,怕他奪權,怕他聲望太高,功高過主,這是大忌,所以沒人敢用他?!钙涞啦恍小梗闹芄罌]辦法推行,德好像真的孤了。他是大德,可是卻被孤立起來,是這樣嗎?其實不然,底下雪公告訴我們。

  「然著書立說,有教無類,三千弟子,后世學人,皆是其鄰。」這個講得好??鬃与m然當時不得志,他想做官沒人用他,最后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魯國去教書。你看他教了五年,六十八歲回到家鄉(xiāng),七十三歲走的。五年時間,自己作夢都沒想到,竟然后人把他推選為「萬世師表」、「至圣先師」。為什么他有這樣的成就?教學!「著書立說,有教無類」,這都是他教育工作。他寫了很多書,像《春秋》、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易經(jīng)》的批注都是他寫的。培養(yǎng)了三千門徒,各個都是賢人,乃至后世學人,你看二千五百年之后今天,我們還在讀他的《論語》,學習他的教誨,「皆是其鄰」,我們現(xiàn)在不也是孔子的鄰居嗎?

  「故不論世道如何,但行善德,終必有鄰,而不孤也。」回過頭來想想孔子說的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確實如此。不論世道人心如何,世道好,我們行善德固然現(xiàn)前就有很多人來跟我們學習,所謂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」,是值得慶幸和快樂的事情。你看像現(xiàn)在我們大家每天學《論語》,大家一起來學,開一個《論語》班,跟孔子為鄰,直接聆聽孔老夫子的教誨。雖然時間上、時空上隔了二千五百年,可是在我們學習課堂里頭,不會有時空界限。我們在此學著講《論語》,也有全世界各地通過網(wǎng)絡直播,也在收聽,這不也是必有鄰嗎?那個鄰居不是說住在一起的,咱們在網(wǎng)上做網(wǎng)鄰,網(wǎng)上方鄰。所以「但行善德,終必有鄰」,孔子就給我們做好榜樣。如果世道不好,雖然現(xiàn)前沒有人共學,但是后世必定會有。找不到學生,著書立說,后世會有學生,所以不會孤單。

  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說,「千里比肩,百世接踵。」這說得很好。比肩就是朋友,千里都交朋友,古人講神交。百世接踵,接踵是靠在一起,雖然時隔百世,像我們現(xiàn)在跟孔子,百世之后也跟他靠得很近。讀他老人家的書,不等于親自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嗎?所以他引李卓吾先生的話,「卓吾云:有一善端,眾善畢至。」這就把這個話更引申了。你只要有一個善,善念,「眾善畢至」,這一個善念善舉,就會引發(fā)很多很多的善念善舉。你是一個善人,就能夠帶動起很多人學善、行善。對你自己而言,你自己起一個善念,早上一起來,「我今天要做一個好榜樣,學為人師,行為世范為大家做一個傳統(tǒng)文化學習的好樣子」,起一個善念,你這一天下來都是善,「眾善畢至」,這不也是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?你的念頭善了,就有很多念頭做鄰居了。

  「方外史曰」,方外史也叫方建元,是蕅益大師同時代的人,明末一位大儒,他說,「此約觀心釋也?!惯@是教我們觀心,從觀心的角度來解釋。我們這一個念頭善,隨之帶動起來都是善念,這是對自己念頭要謹慎。你的善念一起來,很多的善念隨之做鄰居了,都起來。不僅是念念能夠善,而且天地鬼神都變得善了。《太上感應篇》上講,「夫心起于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」,這就是德不孤,必有鄰。反過來,「或心起于惡,惡雖未為,而兇神已隨之」。所以真是觀心為要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(jīng)典推薦

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鄰?!痹慕忉尫g

古詩國學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