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顓孫師

先秦詩人

顓孫師(公元前504年—?),復姓顓孫、名師,字子張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陳國人,孔門十二哲之一,受儒教祭祀。

顓孫師為人勇武,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評為“性情偏激”,但廣交朋友。主張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,祭思敬,喪思哀”,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(yǎng)。

唐開元二十七年(739年)追封為“陳伯”。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加封“宛丘侯”。南宋咸淳三年(1267年)進封“陳國公”,升十哲位。不久又稱“陳公”。明嘉靖九年(1530年)改稱“先賢顓孫子”。陞十先哲位,淮陽縣祀文廟東廡。

顓孫師詩詞作品
顓孫師古籍名句
人物生平
[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魯定公六年(公元前504年),顓孫師生于陳國,比孔子小四十八歲。子張為人相貌堂堂,極富資質,從容自得,居處不務求立于仁義之行??鬃釉u價子張說“師也辟”(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),就是說子張才過人,失在有些邪辟,喜歡文過飾非。在《論語·先進》里孔子又說子張“師也過,商也不及”,即認為子張性格有些過于張揚,子夏性格有些過于軟弱,并說“過猶不及”,認為他們都沒有達到中庸之道。子張很喜歡問從政的事情,孔子告訴他:“多聽,有不明白的就先闕疑,謹慎地說其余的,就少過失;多看,不明白的就先擱置,謹慎地做其余的,就少后悔。言少過失,行少后悔,事業(yè)就在其中了。” 

后來,顓孫師跟從孔子在陳國、蔡國兩國間受困,問如何才能暢行無阻??鬃诱f:“言語忠信,行為篤敬,即便在蠻貊之國也能行;言不忠信,行不篤敬,即便州里之間能行得通嗎!站在地上就看見‘言忠信,行篤敬’豎立在自己面前,在車上則見其倚靠在車前橫木上,然后就能暢行無阻了。”子張恭敬地把這話記在衣帶上。

他與人交注寬宏豁達,他喜歡同比自己賢能的人交朋友,主張“尊賢容眾”。他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能做到不計較過去的恩怨,就是受到別人的攻擊、欺侮也不計較,故被稱為“古之善交者”。他又辦事勇武。在孔門弟子個是忠信的楷模,后人稱有“亞圣之德”。他生活上不拘小節(jié),不講究外觀禮儀,不追求衣冠整潔美觀;隨和從俗,與墨家相近,在觀點上與墨家有相通之處。《大戴禮記·千乘》即子張氏之儒的文獻。本篇記載:“下無用則國家富,上有義則國家治,上有禮則民不爭,立有神則國家敬,兼而愛之則民無怨心,以為無命則民不偷,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樹之德,此國家所以茂也。”章太炎解釋為“下無用即墨之節(jié)用,上有義即墨之尚同,立有神即墨之明鬼,兼而愛之即墨之兼愛,以為無命即墨之非命,蓋施政之術不盡與修己同也。”《用兵》認為“圣人之用兵”“以禁殘止暴于天下”,“貪者之用兵以刈百姓危國家”。與《墨子·非攻》中的“誅”和“攻”實為同義。“誅”即“圣人之用兵”;“攻”即“貪者之用兵”。東漢像石孔子見老子圖中,眾多孔門弟子注名者不多,他是注名者之一。

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(72)即以其配祀孔子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(739)封為“陳伯”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(jīng)典推薦

顓孫師簡介-子張-顓孫師的詩詞名句

古詩國學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