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吳季子

宋代詩人

吳季子一般指季札。季札(前576年一前484年),姬姓,名札,又稱公子札、延陵季子、延州來季子、季子,《漢書》中稱為吳札,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,封于延陵(今丹陽一帶),后又封州來,傳為避王位“棄其室而耕”常州武進(jìn)焦溪的舜過山下。季札不僅品德高尚,而且是具有遠(yuǎn)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。廣交當(dāng)世賢士,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(xiàn)。葬于上湖(今江陰申港),傳說碑銘“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”十個古篆是孔子所書。

吳季子古籍名句
人物生平
[請記住我們 國學(xué)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概述

吳王壽夢少子,孔子老師,與孔子齊名的圣人,同時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。稱為“南季北孔”,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(xué)大師,也被稱為“南方第一圣人”。先秦時代最偉大的預(yù)言家、美學(xué)家、藝術(shù)評論家,中華文明史上禮儀和誠信的代表人物。封于延陵,稱延陵季子。后又封州來,稱延州來季子。父壽夢欲立之,辭讓。兄諸樊欲讓之,又辭。諸樊死,其兄余祭立。余祭死,夷昧立。夷昧死,將授之國而避不受。夷昧之子僚立。公子光使專諸刺殺僚而自立,即闔閭。札雖服之,而哭僚之墓,賢明博學(xué),屢次聘用中原諸侯各國,會見晏嬰、子產(chǎn)、叔向等。聘魯,觀周樂。過徐,徐君好其佩劍,以出使各國,未即獻(xiàn)。及還,徐君已死,乃掛劍于徐君墓樹而去。

家世

季札是周朝吳國人,因受封于延陵一代,又稱“延陵季子”。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,曾經(jīng)被孔子贊美為“至德”之人。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繼承人,但父親太王,有意傳位給幼子季歷以及孫子昌。于是泰伯就主動把王位讓了出來,自己則以采藥為名,逃到荒蕪的荊蠻之地,建立了吳國。

壽夢

數(shù)代后,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。他的四個兒子當(dāng)中,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,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。季札的兄長也都特別疼愛他,認(rèn)為季札的德行才干,最足以繼承王位,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。但是季札不肯受位,堅持把王位讓給哥哥。

立德

哥哥諸樊覺得自己的德能,遠(yuǎn)在季札之下,一心想把持國的重任托付給他,但被季札婉言謝絕了。他說:曹國之人想擁立賢能的子臧為國君,來取代無德的曹王,但被子臧所拒絕。為了堅守臣民應(yīng)有的忠義,并打消國人擁立的念頭,子臧離開曹國,奔走到了宋,使曹國的君主,仍然得以在位執(zhí)政。子臧謙恭無爭的美德,被人們贊美為能“守節(jié)”的盛德之人。前賢的殷鑒歷歷在心,國君的尊位,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?雖然我無德,但祈求追比賢圣,則是念念在心啊。

季札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,他們?nèi)缤娦枪霸掳?,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為王。不得已之下,季札退隱于山水之間,成日躬耕勞作,以表明他堅定的志節(jié),才徹底打消了吳人的這個念頭。

使魯

有一次,吳國派遣季札出使魯國。到了魯國,季札聽到了蔚為大觀的周樂。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絕的見識,透析了禮樂之教的深遠(yuǎn)蘊涵,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勢,語驚四座,使眾人為之側(cè)目。聽到《唐》,他聽出了思接千載的陶唐氏遺風(fēng),聽到《大雅》,他在樂曲深廣的氣魄里,聽到了文王之德。當(dāng)《魏》歌四起,那“大而寬,儉而易”的盟主之志,輝映著以德輔行的文德之教。一直到《招箾》舞起的時候,季札驚嘆道:這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至德樂章,就如同蒼天無不覆蓋,大地?zé)o不承載。就算是盛德之至。

使鄭

季札出使鄭國之時,見到了子產(chǎn)。他們一見如故,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。季札對時局有著異常明晰的洞察力,臨別前,他語重心長地對子產(chǎn)說:“鄭國的國君無德,在位不會很久,將來國主的王位,一定會傳到你的手中。你統(tǒng)理鄭國的時候,務(wù)必要謹(jǐn)慎,務(wù)必以禮來持國。否則鄭國很難避免敗亡的命運?!毖灾佌?。當(dāng)子產(chǎn)目送季札遠(yuǎn)去時,仍然覺得音猶在耳,心里不禁萬分悵惘。

吳王諸樊一直到過世之前,都還念念不忘弟弟季札。他留下遺訓(xùn),讓后人將王位依次傳給幾位弟弟,這樣最終就能傳到幼弟季札的手里,以滿先王壽夢生前的遺愿。繼位的吳王夷昧臨終前,要把王位傳給季札,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絕了。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,他再度歸隱而去。

使衛(wèi)

季札又來到衛(wèi)國。通過與新老朋友的交往,季札發(fā)現(xiàn)衛(wèi)國有許多賢明之士,衛(wèi)君也很開明。于是他對人說:“衛(wèi)國有很多賢士良臣輔佐衛(wèi)君,衛(wèi)國是一個政治十分穩(wěn)定,百姓安居樂業(yè)的國家?!薄靶l(wèi)多君子,其國無患。”果然衛(wèi)國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(nèi),一直是平安無事。

孔子之言

孔子曾經(jīng)說過:“泰伯(季札的祖先吳太伯)其可謂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?!?a href='http://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/shiren/431551.html' target='_blank'>司馬遷贊美季札是一位“見微而知清濁”的仁德之人。賢者的謙恭禮讓、非凡氣宇和遠(yuǎn)見卓知,一直在中國歷史的長空中,閃耀不絕。

在這個“季札讓國”歷史故事的背后,還有一個溯源主題余韻不盡。中原地區(qū)與句吳一帶的人們,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。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,千百年來,人們本就同根同源,同體相依!

季札,又稱公子札,太伯十九世孫也,吳王壽夢之四子,封於延陵(今常州),稱延陵季子,后又封州來(今安徽鳳臺),又稱延州來季子。季札賢,壽夢欲立之,季札讓不可,乃以長子諸樊?dāng)z政行國事。壽夢薨,諸樊讓位於季札,季札謝曰:“昔曹君不義,諸侯與曹人欲立子臧,子臧去之,以成曹君,君子稱‘能守節(jié)義矣’。君義嗣,誰敢干君!有國,非吾節(jié)也。札雖不材,愿附於子臧之義。”吳人固立季札,季札棄其舍而耕,吳人乃立諸樊為王。及薨,有遺命授國予余祭,欲以次相傳,必致國於季札而止,以嘉季札之義。吳王余祭四年(前五四四年),使季札聘於魯,請觀周樂,逐一品評剖析,說周與諸侯之盛衰。及見舞《招箭》,曰:“德至矣哉,大矣,如天之無不燾也,如地之無不載也,雖甚盛德,無以加矣。觀止矣,若有他樂,吾不敢觀矣?!比ヴ?,使齊,說晏嬰,晏子聽之,是以免於欒、高之難;至鄭,見子產(chǎn),如舊交;至衛(wèi),見衛(wèi)多君子,以為無患;至?xí)x,將宿於舍,聞鐘聲異,曰:“異哉!辨而不德,必加於戮。夫子之在此,猶燕之巢於幕也?!彼烊?,季文子聞之,終身不聽琴。又見趙、韓、魏三家強,謂叔向曰:“吾子勉之,君侈而多良,大夫皆富,政將在三家。吾子直,必思免於難?!奔坝嗉擂?,傳余昧。四年,余昧薨,欲傳弟季札,季札讓,逃去,乃立僚為王。及公子光刺僚而立,季子至,曰:“茍先君無廢祀,民人無廢王,社稷有幸,乃吾君也。吾敢誰怨乎?哀死事生,以待天命,非我生亂,立者從之,先人之道也。”乃哭僚墓,復(fù)位。

昔季札之初使,北過徐。徐君好季札劍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,為使上國,未獻(xiàn)。還至徐,徐君已死,於是乃解其寶劍,系之徐君冢上樹而去。從者曰:“徐君已死,何再予之?”季子曰:“不然。始吾心已許之,豈以死而背吾心哉!” 季札廟在東洞庭之武山錦鳩峰。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像贊曰:“有吳君子,讓國退耕;脫屣千乘,永垂令名?!?/p>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吳季子簡介-吳季子的詩詞名句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(zé)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