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杜甫的《客亭》
秋窗猶曙色,落木更天風。
日出寒山外,江流宿霧中。
圣朝無棄物,老病已成翁。
多少殘生事,飄零任轉(zhuǎn)蓬。
秋窗還有淡淡的曙色,窗外的落木已經(jīng)殘破不堪,天風還在摧殘。
寒山外日出暗淡無光,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霧中。
圣朝沒有被丟棄之物,自己并非沒有才德,如今卻老病成翁。
余生還有多少坎坷磨難呢?只能像那隨風飄零的蓬草,順其自然。
曙色:拂曉時的天色。
宿霧:早晨的霧。
棄物:被丟棄之物。
殘生:猶余生。
轉(zhuǎn)蓬:言人之飄零無定如蓬之轉(zhuǎn)。
此詩和《客夜》是同時之作。杜甫公元762年(唐寶應(yīng)元年)秋,流落梓州(治所在今四川三臺)。這年七月,杜甫送嚴武還朝,一直送到綿州奉濟驛,正要回頭,適徐知道在成都作亂,只好避往梓州。途中作此詩。這時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。
杜甫 : 杜甫(拼音:fǔ)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杜甫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