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白馬金鞍從武皇,旌旗十萬宿長楊。

唐代 / 王昌齡
古詩原文
[挑錯/完善]

出自唐代王昌齡的《青樓曲二首》

白馬金鞍從武皇,旌旗十萬宿長楊。

樓頭少婦鳴箏坐,遙見飛塵入建章。

馳道楊花滿御溝,紅妝縵綰上青樓。

金章紫綬千馀騎,夫婿朝回初拜侯。

譯文翻譯
[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將軍乘坐佩飾金鞍的白馬隨皇帝出征,十萬軍士在長楊宮宿下。

樓上窗邊的少婦彈奏著箏曲,遠望著隊伍的塵土進入建章宮。

大軍從馳道回來,把滿路楊花都吹散到御溝里,盛裝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樓。

迎接夫君帶著千余兵馬,征戰(zhàn)勝利歸來,拜官賜爵。

注釋解釋

鞍(ān):套在騾馬背上便于騎坐的東西。

武皇:漢武帝劉徹,指代英武過人的君主,即唐玄宗。

旌旗(jīng qí):旗幟,這里借指軍士。

長楊:長楊宮的省稱,西漢皇家射獵、校武的大苑子。

鳴箏:彈奏箏曲。

飛塵:飛揚的塵土。

建章:建章宮的省稱。漢武帝所建造,在西漢都城長安的近郊。

馳道: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。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。

御溝:流經皇宮的河道。

紅妝漫綰(wǎn):形容女子盛裝打扮的樣子。綰,盤繞起來打結。

金章紫綬:紫色印綬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。

騎(jì):一人一馬稱為一騎。

拜侯:授予爵位。拜,授官。侯,侯爵。

詩文賞析
[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]

《青樓曲二首》的第一首詩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兩個場景:一個是白馬金鞍上的將軍,正率領著千軍萬馬,在長安大道上行進,越走越遠,到后來就只見地上揚起的一線飛塵;一個是長安大道旁邊的一角青樓,樓上的少婦正在彈箏,那優(yōu)美的箏聲并沒有因樓外的熱烈場景而中斷,仿佛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。前面的場景熱烈、雄偉,給人以壯麗的感覺;后面的場景又顯得端莊、平靜,給人以優(yōu)美的感覺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,前后互相映襯,對照鮮明。

詩人把這兩個不同的場景連接在一個面上的方法,就是通過樓頭少婦的神態(tài),將長安大道上的壯麗場景,從她的眼中反映出來。表面上她似乎無動于衷,實際上卻抑制不住內心的欣羨,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著那馬上將軍和他身后的隊伍,直到飛塵滾滾,人影全無,還沒有收回她的視線。

這少婦與馬上將軍有什么關系,為什么如此關注他的行動,這可從《青樓曲二首》的第二首詩中找到答案。原來那馬上的將軍是她的夫婿,他正立功回來,封侯拜爵,就連他部隊里許多騎將都受到封賞。他們經過馳道回來時,把滿路楊花都吹散到御溝里去了。把這兩首詩合起來看,前一首描繪的是一支皇家大軍凱旋的場景。因為這次勝利的不平常,連皇帝都親自出迎了,作為將領的妻子,她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。詩人未用一句話直接抒寫她內心的激動,而是寫她從樓頭“遙見”的熱烈場景,讀者卻可想象到她看到這熱烈場景時的內心感受。這正如北宋詩人梅堯臣對詩創(chuàng)作所概括的兩句話:“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,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。”

詩人是借用漢武帝時期的歷史圖景反映盛唐時期的現實面貌。這幅描寫大軍凱旋的歷史畫卷,使人聯想到唐代前期國力強盛。一支千軍萬馬的軍隊,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,就不能夠整齊地在市街上前進,連樓頭彈箏少婦都絲毫不受驚動。詩里還再現了唐代都城長安的一片和平景象,不言而喻,這支強大的軍隊,維護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。從樓頭少婦的眼中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尚武風氣。唐代前期,接受了西晉以來以及南北朝長期分裂的痛苦教訓,整軍經武,保持了國家的統(tǒng)一與強盛。在這兩首詩中,一種為國立功的光榮感,很自然地從一個征人家屬的神態(tài)中流露出來,反映出盛唐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。

作者介紹

王昌齡 : 王昌齡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東晉陽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邊塞詩人,后人譽為“七絕圣手”。早年貧賤,困于農耕,年近不惑,始中進士。初任秘書省校書郎,又中博學宏辭,授汜水

王昌齡的名句
你可能喜歡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典推薦

白馬金鞍從武皇,旌旗十萬宿長楊。-原文翻譯賞析-王昌齡

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