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 元代 倪瓚 《人月圓·傷心莫問前朝事》
傷心莫問前朝事,重上越王臺。鷓鴣啼處,東風草綠,殘照花開。
悵然孤嘯,青山故國,喬木蒼苔。當時明月,依依素影,何處飛來?
不要再問前朝那些傷心的往事了,我重新登上越王臺。鷓鴣鳥哀婉地啼叫,東風吹指初綠的衰草,殘陽中山花開放。
我惆悵地獨自仰天長嘯,青崇山峻嶺依舊,故國已不在,滿目盡是喬木布滿蒼苔,一片悲涼。頭上的明月,柔和皎潔,仍是照耀過前朝的那輪,可是它又是從哪里飛來的呢?
前朝:此指宋朝。
越王臺: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建,為駐兵處。
素影:皎潔銀白的月光。
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,作為元代遺民,他始終不能忘記元兵南下、宋朝滅亡那段悲慘的歷史。因此,他一生都沒有在元政權下做官,隱逸山林,在他晚年時常追憶舊事,緬懷故國,抒寫愁思。
中唐詩人竇鞏有《南游感興》七絕云:“傷心欲問前朝事,唯見江流去不回。日暮東風青草綠,鷓鴣飛上越王臺?!倍]詩顯然又源于李白的《越中覽古》:“越王勾踐破吳歸,義士還家盡錦衣。宮女如花滿春殿,只今唯有鷓鴣飛。”本曲的前五句,化用竇鞏的詩意,而“鷓鴣啼處”云云,則明顯地流露出了霸業(yè)不存、風流事散的興亡之感。倪瓚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,無所謂遺民思想,曲中的“前朝事”是將越王臺沿經的歷史一網(wǎng)打盡,并不專指宋朝;但歷史的盛衰、歲月的無情,一樣會引起懷古者的“傷心”。竇詩是“傷心欲問前朝事”,而小令卻“傷心莫問前朝事”,一字之差,絕望和無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現(xiàn)得更加強烈。
作者禁不住“悵然孤嘯”。“嘯”是感情激越、一舒抑塞的表現(xiàn),而一個“孤”字,又有心事無人知會的意味?!扒嗌焦蕠瑔棠旧n苔”是登臺的所見,它較之前片的“東風草綠,殘照花開”更增加了悲涼的色彩?!爱敃r明月”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詩的意境。劉禹錫《石頭城》有“淮水東邊舊時月,夜深還過女墻來”的詩句,李白《蘇臺懷古》也說“只今惟有西江月,曾照吳王宮里人?!泵髟率菤v史的見證,如今“依依素影”又高懸在越王臺的上空。詩人獨發(fā)一問:“何處飛來?”問得似乎突兀,但含意是十分顯明的:“當時”的江山久已換主,那么“當時”的明月怎么又會飛來重臨呢?這一筆同前引的《石頭城》《蘇臺懷古》一樣,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、無情,抒發(fā)懷古的幽思。作者起筆云“傷心莫問前朝事”,至此還是問了,并問得那樣投入、那樣悲哀?!耙酪馈笔且缿俨蝗サ哪?,說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。而詩人從“殘照”時分直留到月夜,這“依依”兩字也就成了一種移情手法,表現(xiàn)出了作者對故國山河的倦倦深情。
這首小令除了善于從唐人詩句中襲意外,在景物的描寫上也深得風神?!皷|風草綠,殘照花開”表現(xiàn)江山無主,“青山故國,喬木蒼苔”表現(xiàn)世事無常。以此為陪主之賓,則“越王臺”的悲涼寂寞自在意中。又詩人選取了亙古恒在的景物如東風、殘照、青山、明月,與時過境遷的綠草、野花、喬木、蒼苔交插在一起,在特定的空間中導入了蒼茫的時間感,從而將撫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出來。
倪瓚 : 倪瓚(1301~1374),元代畫家、詩人。初名珽,字泰宇,后字元鎮(zhèn),號云林子、荊蠻民、幻霞子等。江蘇無錫人。家富,博學好古,四方名士常至其門。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,浪跡太湖一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