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事能知足心常愜,人到無求品自高

作者:佚名 古詩詞鑒賞大全 來源:網(wǎng)絡

老子言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

人這一生,想要平安順遂,首先要懂得知足。

懂得滿足之人,便不會招來屈辱,知道適可而止,才不會遭遇危險。

正所謂:“知足者常樂”,知足,是每個人尋求快樂的不二法門。

01

知足者仙境,不知足者凡境

粗茶淡飯飽三餐,早也香甜,晚也香甜。——元·張養(yǎng)浩《山坡羊·一頭犁牛半塊田》

明朝金溪人胡九韶,家境貧苦,一邊教兒子讀書一邊耕種,只能勉強維持溫飽。

但每天黃昏之時,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,感謝上蒼又賜給他一天的清福。

他的妻子笑話他:“我們一日三餐吃的全是菜粥,這叫什么清福呀?”

胡九韶說:“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,沒有戰(zhàn)亂。一家大小有吃有穿,不至于挨餓受凍。家中沒有人生病,也沒有人被關在監(jiān)獄,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?”

正所謂:“知足者貧賤亦樂 ,不知足者富貴亦憂。”

知足的人,即使身處貧賤也會自得其樂;不知足者縱然錦衣玉食也滿身憂愁。

幸福從來不是外在條件的堆砌,而是源于自己的內心,越是知足的人,越是會感到快樂。

因為,知足者富,知足的人才是全世界最快樂,最富有的人。

02

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

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——明·洪應明《菜根譚·概論》

楊絳一百歲時說: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。

人,只有一生,追逐太多欲望,只會身心疲憊。

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。

陶淵明生性淡泊,看清官場上的同流合污,爾虞我詐后,不愿屈服在官場的險惡之中,毅然放棄了功名利祿,舍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。

辭官歸隱,選擇了一種與世無爭的清靜田園生活。

他是這樣描寫自己辭官后的生活:

“環(huán)堵蕭然,不蔽風日,短褐穿結,簞瓢屢空,晏如也!”

簡陋的家四壁空蕩蕩,不能遮蔽烈日風雨;

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,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,但他依然安然自若。

雖然生活清貧,但是他的內心卻豐盈富足。

蜀相諸葛亮說: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”

無求就是一種淡泊。

面對復雜的人生,需要的是一無所求的淡泊。

淡泊功利與浮躁,不為外物所羈絆,不為浮云遮雙眼,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。

03

人生沒有圓滿的幸福,但有知足的快樂

連云松竹,萬事從今足。拄杖東家分社肉,白酒床頭初熟。——宋·辛棄疾《清平樂·檢校山園書所見》

老話常說:“人不得全,瓜不得圓。”

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,恰如我們的人生一樣,不會事事如意,也不會一生順遂。

做人,懂得知足就好,面對得失,得之坦然,失之淡然。

人生雖沒有圓滿的幸福,但我們可以擁有知足的快樂。

有這樣一則故事:

一位國王帶著手下乘海外出,路途中遭遇風浪,船不斷搖晃,手下感到害怕,開始哭泣不止。

國王很生氣,便讓智者想辦法解決,只見,智者將手下扔入海中,隨后,又將他救上來。

經(jīng)過這么一折騰,手下安安靜靜的待在角落,再也不出聲。

國王很詫異,智者說道:“經(jīng)歷過危難,便可知安樂的價值。”

生活中,很多人總是在擁有時卻不曾滿足,失去后才懂得珍惜。

失去健康,才知生命的可貴,失去家庭,才知港灣的溫暖。

其實人生沒有不幸福,只有不知足。

懂得知足,才能擁有平靜的內心;懂得知足,才能擁有最純粹的快樂。

《菜根譚》里有言:

得趣不在多,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;會景不在遠,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。

樂趣處處都有,時時都有,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清風明月的心境。

生命匆匆,放下不必要的利益糾結,淡泊名利,知足常樂不失為一種富有。

關鍵詞:古詩詞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(jīng)典推薦

事能知足心常愜,人到無求品自高

古詩國學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