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憑闌人·寄征衣

元代 / 姚燧
古詩原文
[挑錯/完善]

欲寄君衣君不還,

不寄君衣君又寒。

寄與不寄間,

妾身千萬難。

譯文翻譯
[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給你寄冬衣,怕你不想把家還;不給你寄冬衣,又怕你過冬要受寒。是寄還是不寄,讓我千難又萬難。

注釋解釋

(1)憑欄人:曲牌名。源于諸宮調。句式七七、五五。四句四韻。

征衣:旅游在外者的衣服。

(2)妾:舊時婦女的謙稱。

越調:宮調名,元曲常用的宮調之一。

憑闌人:曲牌名,屬越調,小令兼用。全曲二十四字,四句四平韻。

征衣:遠行人御寒的衣服。

君:指遠行在外的征人。

妾身:古代婦女自謙時的稱謂。

詩文賞析
[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]

這首小令在構思上的主要特點,是通過對閨婦在寒冬到來時給遠方征人寄軍衣的矛盾心理的刻,表現了思婦的糾結的微妙心理,寄與不寄都滲透了深摯的感情。

“欲寄君衣君不還”這句寫了思婦第一層感情矛盾:征夫遠在邊塞,久去不歸,她迫切地想將親手縫制的寒衣寄給親人。“欲寄征衣”,正是她思念、關懷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。但轉念一想,遠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不想著回家了,就會更增加了分離的痛苦。這又是她十分憂慮的。語意一正一反,一波一折,把思婦對征人思念和關切的心理表現得很細膩。

“不寄君衣君又寒”這句則以反語倒說:既然寄了征衣,親人不還,那就“不寄征衣”吧。這似乎可以消除“君不還”的憂慮了,但她旋即想到:自己的親人又要忍受饑寒了。這是自己更不忍心,更為憂慮的。這兩句語意上的反復,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。

最后“寄與不寄間,妾身千萬難。”這兩句是前兩句矛盾心理的歸結,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的擴展,隱約表現出她時而欲寄,時而不寄,時而擔心“君不還”,時而憂慮“君又寒”,每一躊躇,每一反復,都在思念、關切和痛苦的感情。

其實遠方征人的“不還”與寒衣的“寄與不寄”并沒有必然聯系。女主人公是基于“君不還”的現實才制作冬衣,目的是讓遠方的丈夫得以御寒。征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,無論“寄與不寄”,女主人公實際上都面臨著“君不還”的冷酷結局。她也明知這一點,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瀾,是為了表現自己長期獨守空房的一種怨恨。當然這種怨恨是基于團圓的愿望,本身仍意味著對丈夫的無限深情。又恨又愛,以恨示愛,這是閨婦的一種特有心態(tài)。這正是這支小曲情味的動人之處。

此篇屬于元散曲中具有樂府風味的情歌佳作,形制短小,其妙在言有盡而意無窮,以極簡練的文字,為讀者體會人物心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。全曲二十四字中,“寄”“君”“衣”“不”四字占了一半以上,用字寥寥而能包含如此豐富曲折的情節(jié)和意象,這也是此篇的不可及之處。

作者介紹
[挑錯/完善]

姚燧 : 元文學家。字端甫,號牧庵,河南(今河南洛陽)人。原籍柳城。官翰林學士承旨、集賢大學士。能文,與虞集并稱。所作碑志甚多,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。原有集,已散失,清人輯有《牧庵集...[詳細]

姚燧的名句
你可能喜歡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典推薦

憑闌人·寄征衣古詩原文翻譯賞析-姚燧

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