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是有血性的民族。
當戰(zhàn)士在戰(zhàn)場上奮勇殺敵時,讓人熱血沸騰;當奧運健兒奮力奪金時,讓人熱血沸騰;當讀到豪放的詩詞時,也讓人熱血沸騰。
詩詞君分享十首熱血詩詞,一起來詩中體會那讓鮮血沸騰起來的感覺吧!
《塞下曲六首》
唐·李白
五月天山雪,無花只有寒。
笛中聞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曉戰(zhàn)隨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
愿將腰下劍,直為斬樓蘭。
戰(zhàn)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(zhàn)斗,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。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,能夠早日平定邊疆,為國立功。
“愿將腰下劍,直為斬樓蘭”一句讓人熱血沸騰。“直”與“愿”字呼應,語氣斬截強烈,一派心聲,噴涌而出,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感召力。
我愿赴邊關,奮斗到最后一刻。
《出塞》
清·徐錫麟
軍歌應唱大刀環(huán),誓滅胡奴出玉關。
只解沙場為國死,何須馬革裹尸還。
出征的戰(zhàn)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歸來,決心把滿族統(tǒng)治者趕出山海關。戰(zhàn)士只知道在戰(zhàn)場上為國捐軀,哪會想將來戰(zhàn)死后尸體以馬革包裹而還。
這首詩感情豪放激揚,語氣慷慨悲壯,英氣逼人,最后一句“何須馬革裹尸還”,寫出了他壯懷激烈、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。
“只解沙場為國死,何須馬革裹尸還”,誰讀到這一句,不會為之感動呢?
《涼州詞》
唐·王翰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。
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(zhàn)幾人回?
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,正要暢飲時,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,仿佛催人出征。如果醉臥在沙場上,也請你不要笑話,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(xiāng)?
“醉臥沙場”,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、開朗、興奮的感情,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,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。
“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(zhàn)幾人回?”洋溢著視死如歸的氣概,曾經打動過無數熱血男兒心靈深處最柔弱部分。
《白馬篇》
兩漢·曹植
白馬飾金羈,連翩西北馳。
借問誰家子,幽并游俠兒。
少小去鄉(xiāng)邑,揚聲沙漠垂。
宿昔秉良弓,楛矢何參差。
控弦破左的,右發(fā)摧月支。
仰手接飛猱,俯身散馬蹄。
狡捷過猴猿,勇剽若豹螭。
邊城多警急,虜騎數遷移。
羽檄從北來,厲馬登高堤。
長驅蹈匈奴,左顧凌鮮卑。
棄身鋒刃端,性命安可懷?
父母且不顧,何言子與妻!
名編壯士籍,不得中顧私。
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!
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(jié)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、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,塑造了邊疆地區(qū)一位武藝高超、渴望衛(wèi)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,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(yè)的強烈愿望。
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,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。
捐軀赴國難,生亦何歡,死亦何懼?
《從軍行七首·其四》
唐·王昌齡
青海長云暗雪山,孤城遙望玉門關。
黃沙百戰(zhàn)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
青海湖上烏云密布,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。邊塞古城,玉門雄關,遠隔千里,遙遙相望。守邊將士身經百戰(zhàn),鎧甲磨穿,壯志不滅,不打敗進犯之敵,誓不返回家鄉(xiāng)。
世事變幻,不變的是一顆為國奉獻的心。
《從軍行》
唐·楊炯
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
牙璋辭鳳闕,鐵騎繞龍城。
雪暗凋旗畫,風多雜鼓聲。
寧為百夫長,勝作一書生。
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“從軍行”,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、參加戰(zhàn)斗的全過程。僅僅四十個字,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,又渲染了環(huán)境氣氛,筆力極其雄勁。
“寧為百夫長,勝作一書生”頗有氣概:我寧愿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,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。
好男兒,當國家罹難時,會奮不顧身,奔上疆場。
《哥舒歌》
唐·西鄙人
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。
至今窺牧馬,不敢過臨洮。
黑夜里北斗七星掛得高高,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。吐蕃族至今牧馬只敢遠望,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。
“哥舒夜帶刀”五個字干凈利落,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畫像。在那簡煉有力、富有特征的形象中,蘊藏了一股英武之氣,給人一種戰(zhàn)則能勝的信心。
想當年大唐的風采,長安城也是萬國來朝,寸土寸金難自棄。
《雁門太守行》
唐·李賀
黑云壓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鱗開。
角聲滿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半卷紅旗臨易水,霜重鼓寒聲不起。
報君黃金臺上意,提攜玉龍為君死。
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(zhàn)斗場面,全詩意境蒼涼,格調悲壯,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。
為了報答國君招用賢才的誠意,手揮舞著利劍甘愿為國血戰(zhàn)到死!
為了心中的崇敬向往又不可及,真的可以豁出性命。
《送魏大從軍》
唐·陳子昂
匈奴猶未滅,魏絳復從戎。
悵別三河道,言追六郡雄。
雁山橫代北,狐塞接云中。
勿使燕然上,惟留漢將功。
陳子昂送友人去從軍,一掃同類題材的悲切之風,從大處著眼,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,并抒發(fā)了作者的慷慨壯志,很能代表陳子昂的文學主張。
雁門山橫亙在代州北面,飛狐塞遠遠連接云中郡。不要讓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的功績,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(zhàn)功。
全詩一氣呵成,充滿了奮發(fā)向上的精神,感情豪放激揚,語氣慷慨悲壯,英氣逼人,令人讀來如聞戰(zhàn)鼓,有氣壯山河之勢。
《滿江紅·寫懷》
宋·岳飛
怒發(fā)沖冠,憑欄處、瀟瀟雨歇。
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!
靖康恥,猶未雪。臣子恨,何時滅!
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
壯志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
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
這首詞代表了岳飛“精忠報國”的英雄之志,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,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。
誰讀到這首詞,不會熱血沸騰呢?
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,情調激昂,慷慨壯烈,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,奮發(fā)圖強,雪恥若渴的神威,從而成為反侵略戰(zhàn)爭的名篇。
淚可以灑,但頭不能低下,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本色,中國人的血脈流淌著頑強不屈的精神!
我們的先輩們,一生篳路藍縷,為守護國家而奮斗,為拯救國民而奮斗,“清澈的愛,只獻給中國”,這是他們的理想,亦是他們的信念,是“捐軀赴國難,視死忽如歸!”的信仰與忠誠!
揮灑熱情,讓青春熱血沸騰;浩瀚星空,讓雄鷹展翅飛翔,愿每一個人都心懷熱血,永遠不滅。
關鍵詞:古詩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