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答劉楨詩

魏晉 / 徐干
古詩原文
[挑錯/完善]

與子別無幾,所經(jīng)未一旬。

我思一何篤,其愁如三春。

雖路在咫尺,難涉如九關(guān)。

陶陶朱夏德,草木昌且繁。

譯文翻譯
[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與您分別時間還不久,經(jīng)過的時間還不到十天。

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,這愁緒就像多年沒見一般。

雖說(我倆)相距近在咫尺,(相見)卻難如越過九重天。

和暖的夏天,草木是那樣的昌盛繁茂。

注釋解釋

劉楨(170?—217),字公干,東平寧陽(今山東寧陽縣)人,漢魏之際文學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為曹操掾?qū)?。其五言詩風格道勁,語言質(zhì)樸,當時負有盛名,后人以他與曹植并舉,稱為“曹劉”。作品已散佚,明人輯有《劉公干集》。作者好友之一。

子:你,對劉楨的尊稱。無幾:表示時間過去不久。

所經(jīng):經(jīng)過的時間。一旬:十天。

一何:多么。篤(dǔ):深厚,真誠。

三春:多年。三,虛指多數(shù)。春,指年,古代常以季節(jié)名代表年。

咫(zhǐ)尺:比喻距離很近。咫為古代長度名,周制八寸,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。

涉:度過,越過。九關(guān):九重天門。關(guān):閉門的橫木,這里指門。

陶陶:和暖的樣子。朱夏:夏天。

昌且繁:(草木)昌盛繁茂的樣子。

創(chuàng)作背景

劉楨因平視曹丕妻甄氏,被曹操判為服苦役。在服刑期間非常想念徐干,就給徐干寫了《贈徐干》,以表達對徐干的思念之情。徐干讀了劉禎寫的贈詩后,就寫了這首《答劉禎》來回贈劉禎,同樣表達了對劉禎的思念之情。

詩文賞析
[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]

“與子別無幾,所經(jīng)未一旬”,寫分別之日并不長,只有短短的十天。這兩句為后面寫二人感情之深做鋪墊。

“我思一何篤,其愁如三春”,我對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,雖然分別沒幾天,但我的感覺如同分別了好多年那樣漫長。此句明顯套用《詩經(jīng)·王風·采葛》中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”之詩句的意境。

“雖路在咫尺,難涉如九關(guān)”,這里將相距之近與相見之難對比,更加重了對友人的思念。劉楨《贈徐干》“誰謂相去遠,隔此西掖垣……我獨抱深感,不得與比焉”之句,二人處于不同的部門:劉禎因罪被拘禁,而徐干為官在西掖園,兩地很近,但兩人卻無故不得相見,因此才有路在咫尺,難涉九關(guān)之嘆。

“陶陶朱夏德,草木昌且繁”全句說,盛陽的夏季,草木是那樣的昌盛而繁茂。全詩前六句寫情,結(jié)尾兩句寫景,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詩人與劉楨情誼之綿長,融情于景,以景寫情,情景交融,表現(xiàn)出無限的回味和深長的意境。

這首詩明白如話,無絲毫矯揉造作,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詩歌以“與子別無幾”領(lǐng)起,以“其愁如三春”相接,極寫相思之深;以“雖路在咫尺”與“難涉如九關(guān)”相對比,續(xù)寫相見之難。在相別與難見的內(nèi)心情感矛盾沖突中,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。

全詩只有八句,四十個字,從其所表達的形象的生動性和情感的豐富性中,可見詩人之功力。

作者介紹
[挑錯/完善]

徐干 : 漢末文學家、哲學家?!敖ò财咦印敝弧R栽?、辭賦、政論著稱。其著作《中論》對歷朝歷代的統(tǒng)治者和文化學者影響深遠。...[詳細]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(jīng)典推薦

答劉楨詩古詩原文翻譯賞析-徐干

古詩國學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