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尺”在古詩詞中十分常見,它既可以用作長度單位,將無形的情感化作有形的事物,又可以用以“尺素”,把心中的思念寄予遠方的人。
《贈汪倫》
【唐】李白
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告別詩,詩中用“深千尺”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,緊接“不及”兩個字筆鋒一轉(zhuǎn),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,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。
【宋】晏殊
檻菊愁煙蘭泣露,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。
明月不諳離恨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。
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
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?
這首詞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(xiàn)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(tài),蘊含著愁苦之情。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,深婉中見含蓄,廣遠中有蘊涵,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。
《夜宿山寺》
【唐】李白
危樓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不敢高聲語,恐驚天上人。
此詩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,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,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(shù)的驚嘆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。
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
【宋】秦觀
霧失樓臺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斷無尋處。
可堪孤館閉春寒,杜鵑聲里斜陽暮。
驛寄梅花,魚傳尺素,砌成此恨無重數(shù)。
郴江幸自繞郴山,為誰流下瀟湘去?
這首詩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(huán)境;下片由敘實開始,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、安慰。全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,抒寫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,流露了對現(xiàn)實政治的不滿。
【宋】晏幾道
夢入江南煙水路,
行盡江南,不與離人遇。
睡里消魂無說處,覺來惆悵消魂誤。
欲盡此情書尺素,
浮雁沉魚,終了無憑據(jù)。
卻倚緩弦歌別緒,斷腸移破秦箏柱。
全詞語言樸實,清新溫婉,意境含蓄優(yōu)美,情景交融,通篇不見一個“愁”字,卻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,將主人公的一片癡情表達得酣暢淋漓。
【宋】晏殊
簾幕風輕雙語燕。醉后醒來,柳絮飛撩亂。
心事一春猶未見。余花落盡青苔院。
百尺朱樓閑倚遍。薄雨濃云,抵死遮人面。
消息未知歸早晚。斜陽只送平波遠。
這是一首傷春懷遠之作,全詞通過暮春景象的描寫,表現(xiàn)了閨婦對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歸不能的惆悵、幽怨的心緒。通篇寫得淡雅、含蓄、和婉,體現(xiàn)了晏詞的一貫風格。
《蘭陵王·柳》
【宋】周邦彥
柳陰直,煙里絲絲弄碧。
隋堤上、曾見幾番,
拂水飄綿送行色。
登臨望故國,誰識京華倦客?
長亭路,年去歲來,應(yīng)折柔條過千尺。
閑尋舊蹤跡,又酒趁哀弦,燈照離席。
梨花榆火催寒食。愁一箭風快,半篙波暖。
回頭迢遞便數(shù)驛,望人在天北。
凄惻,恨堆積!
漸別浦縈回,津堠岑寂,斜陽冉冉春無極。
念月榭攜手,露橋聞笛。
沉思前事,似夢里,淚暗滴。
這是一首自傷別離的詞,寫作者離去之愁。全詞構(gòu)思縈回曲折,似淺實深,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,無論景語、情語,都很耐人尋味。
《滿江紅·暮春》
【宋】辛棄疾
家住江南,又過了、清明寒食。
花徑里、一番風雨,一番狼籍。
紅粉暗隨流水去,園林漸覺清陰密。
算年年、落盡刺桐花,寒無力。
庭院靜,空相憶。無說處,閑愁極。
怕流鶯乳燕,得知消息。
尺素始今何處也,彩云依舊無蹤跡。
謾教人、羞去上層樓,平蕪碧。
此詞是一首十分委婉纏綿的傷春相思詞,江南暮春,年年景色依舊,而當年此時與所思之人離別,至今蹤跡杳然,詞人登樓遠望,但所思之人已不能歸來,只能看到一片平蕪,不見伊人的倩影。
《訴衷情·一波才動萬波隨》
【宋】黃庭堅
一波才動萬波隨,蓑笠一鉤絲。
金鱗正深處,千尺也須垂。
吞又吐,信還疑,上鉤遲。
水寒江靜,滿目青山,載月明歸。
這首詞描述漁翁垂釣寒江的情景,寄寓的是詞人屢遭坎坷后寄情山水忘卻名利的情懷。全詞創(chuàng)造出空靈淡遠、虛融清靜的意境,令人徹悟言。
《訴衷情·青梅煮酒斗時新》
【宋】晏殊
青梅煮酒斗時新,天氣欲殘春。
東城南陌花下,逢著意中人。
回繡袂,展香茵,敘情親。
此時拚作,千尺游絲,惹住朝云。
此詞描寫主人公與女友相會,但愿長相廝守,最終卻又分離的無奈之情。詩人以凄婉溫潤的筆調(diào),抒發(fā)傷春情懷的同時,也流露出對時光年華流逝的深切慨嘆和惋惜。
關(guān)鍵詞:古詩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