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眾山昏,蕭蕭暮雨繁。
那堪兩處宿,共聽一聲猿。
日暮時分,群山淹沒在昏暗之中,接著,又有一陣密集的暮雨襲來。
今夜,你我怎能忍受宿于兩地卻聽著同樣凄厲的猿鳴。
《溪行逢雨與柳中庸》寫的是詩人的“逢雨”經(jīng)歷,場景具體。除抒寫自身落寞、愁苦之情外,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、關切之情。“日落眾山昏,蕭蕭暮雨繁”,寫的是黃昏時雨勢繁密,景中含情。“那堪兩處宿,共聽一聲猿”,直抒胸臆,表達孤獨、思念之情。“一聲猿”屬寫實,也具象征義。猿啼既表明周圍靜寂,也含“愁苦”意。其實,聽見猿聲的僅限于作者自己,但是他卻將猿猴的哀鳴連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觀一起推向友人,設想兩處分宿而能共聽同感,個人體驗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。在這里,詩人沒有著意寫如何思念友人,而是將視覺意象“日落”“昏山”和聽覺意象“蕭蕭暮雨”“凄凄猿聲”并置,就烘托出蕭瑟凄涼的環(huán)境氛圍,把羈旅逢雨懷友的主題抒發(fā)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傷。
李端 : 李端,字正已,趙州人。少居廬山,師詩僧皎然。大歷五年進士。曾任秘書省校書郎、杭州司馬。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,自號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詩集》三卷。其詩多為應酬之作,多表現(xiàn)消.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