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踏莎行·晚景

明代 / 陳霆
古詩原文
[挑錯/完善]

流水孤村,荒城古道。槎牙老木烏鳶噪。夕陽倒影射疏林,江邊一帶芙蓉老。

風(fēng)暝寒煙,天低衰草,登樓望極群峰小。欲將歸信問行人,青山盡處行人少。

注釋解釋

①槎牙:錯雜不齊貌。鳶:俗稱鷂鷹。

②芙蓉老:荷花凋殘。

創(chuàng)作背景

《踏莎行·晚景》是明代詞人陳霆創(chuàng)作的一首詞。這首詞是通過寫秋天傍晚的荒涼景色來抒發(fā)淪落天涯的悲涼心情。宋柳永《玉蝴蝶》:“晚景蕭疏,堪動宋玉悲涼。”

詩文賞析
[搜索 國學(xué)夢 即可回訪本站]

作者在寫這首詞時,時在深秋,人在貶所(他因得罪當(dāng)時炙手可熱的宦官劉瑾而被貶安徽六安),可謂是時亦悲涼,人亦悲涼。

詞的上片寫秋日傍晚的景色:流水圍繞著孤零零的村落,一座破敗荒涼的古城前是一條蕭條荒涼的古道。傍晚時分,槎枒參差的古木老樹上,歸巢的群鴉老鷹在聒噪不停,夕陽斜照穿過了蕭疏的樹林,在地上拉出了長長的影子,江邊一帶的枯荷在寒風(fēng)中索索作響,一片蕭瑟衰敗的景象。上片主要用了宋秦觀《滿庭芳》“夕陽外,寒鴉萬點,流水繞孤村”的詞意,如唐李賀《江樓曲》“鯉魚風(fēng)起芙蓉老”詩意,其中“荒城古道”這一意象的增添,點出了作者當(dāng)時所處之地,暗逗出貶臣的幽怨之情,使羈情之中又添幾分貶愁。“射”字下得尤為刻意,較秦觀詞更顯蒼勁凄厲。

下片寫登樓所見及所感:登樓遠眺,風(fēng)搖夕煙,暮色漸起;天空寥廓低垂,與無垠的衰草密相連接。在樓上望去,連綿起伏的群山顯得那么邈渺低小。我想向遠方來的人打聽我復(fù)歸的消息,但在這外人罕到的荒山僻鄉(xiāng),連行人也難覓!過片二句用了秦觀《滿庭芳》“山抹微云,天連衰草”的詞意,來承接上片所寫晚景,過渡自然,然后再縱筆寫由晚景引發(fā)的貶臣之情。結(jié)句“青山近處行人少”,出于宋歐陽修《踏莎行》“平蕪盡處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,卻又不囿于歐詞,而能翻出新意。歐詞是從思婦思游子的角度,言原野的盡頭是春山,游子卻在更遠的春山之外,渺不可尋;而陳詞則從游子思鄉(xiāng)的角度,言游子在連行人都不到的青山盡處思鄉(xiāng),渺無音信,更倍覺孤獨凄苦。這首詞多處融化了前人的詩句,幾乎是“無一字無來歷”,但卻自然渾成,一如心中流出,沒有東拼西湊之感,這首先得益于作者以真情實意來熔鑄前人詩意。特別是結(jié)句能在前人名句的基礎(chǔ)上翻出新意,表現(xiàn)自己獨特的感受,且情意深切,讓人讀至此眼睛一亮,始味出前面化用前人的詞句詩意,非是作者無能,拾人牙慧,而是當(dāng)時作者寫的乃是千載游子貶臣最常見、又最傷感之景,觸發(fā)的是萬古遷客騷人最深沉、又最難以排遣的思鄉(xiāng)之情,這里與其說是化用前人的詩句,不如說是融會前人羈情,然后再獨出機杼,在積淀的共鳴中表現(xiàn)此刻的獨特感受。

總體來說,此詞抒寫離情別緒。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。情似游絲,淚眼相覷。一溪煙柳,難系蘭舟。寫盡了離別況味。下片寫別后相思之苦。愁緒無數(shù),無法排遣。全詞凄迷哀婉,愁思無限。

作者介紹
[挑錯/完善]

陳霆 : 陳霆(約1477年-1550年),字聲伯,號水南,浙江德清縣人。明朝官員,學(xué)者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進士,官刑科給事中。為人耿直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因上書彈劾張瑜,被其同黨劉瑾陷...[詳細]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踏莎行·晚景古詩原文賞析-陳霆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(zé)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