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哥帶你從管理學(xué)的角度讀懂《資治通鑒》
第十四講、 吳起對決田文(上):我們應(yīng)該如何看待職場上與同事的競爭關(guān)系?
前面兩課分別說了魏國兩任國君和吳起“愛恨情仇”的故事。魏文侯能用好吳起,魏武侯跟吳起有些摩擦,暗線已經(jīng)埋下。
1.“狠人”吳起為什么輸給同事田文?
這一期,說一說吳起和他同事田文的故事。田,田地的“田”,文,文章的“文”。
吳起這個人很有意思。吳起在魯、魏、楚三國都當(dāng)過官,而且都當(dāng)過不小的官兒,還都建立了不世之功,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。他就是一個能成事的人,成事、持續(xù)成事、持續(xù)成大事的人。
他在魏國用兵如神,幫助魏文侯成就了霸業(yè)。到了魏文侯兒子——魏武侯繼位,吳起已經(jīng)是非常有威望的大臣了。這個時候魏武侯開始選相,吳起覺得自己最合適。大家知道,吳起非常愛當(dāng)官。愛當(dāng)官到什么程度?愛當(dāng)官到令人發(fā)指的程度。
魯國被齊國攻打,吳起就特別想當(dāng)魯國的大將,帶領(lǐng)魯國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去迎戰(zhàn)齊國,但是魯國人不放心。為什么呢?因為吳起有一個齊國老婆。吳起為了得到這個官位,得到大將軍的名號和兵,為了讓魯國上上下下信任他,他把自己的齊國老婆殺了,我都不敢相信這是事實。
但是我們知道司馬光是個很謹慎的人,《史記》也基本是一部信史,另外我們也沒有其他的信息源去判定吳起沒干過這個事兒,《資治通鑒》說他干了,我現(xiàn)在只好認為他干了。我只好說人性的至暗之處甚至暗過我的想象力。
這個時候,魏武侯任命田文為國相,那愛官如命的吳起不服氣,就去找田文理論了。吳起說,我想跟你比比功勞。田文答應(yīng)了。吳起就說自己最大的三件功勞:一、統(tǒng)帥三軍,二、鎮(zhèn)守西河,三、整治百官。吳起問田文,這三件哪一件田文能比得上自己?為什么田文的官比自己高?
田文說,我都比不上,但是現(xiàn)在最重要的是一件事,一件什么事呢?魏國國君年歲還小,大臣不齊心,百姓不信服,這個時候應(yīng)該把國家托付給誰更合適呢?是托付給一個穩(wěn)重的我,還是給一個比人渣還人渣,以逞兇斗狠殺老婆著名的吳起呢?
吳起想了一會兒,我想這個過程一定不愉快。“還是得給你啊”,吳起認了這件事兒。
吳起,歷史上那么有名的人,用兵的奇才,為什么輸給現(xiàn)在看來“查無此人”的同事田文,這是為什么呢?請聽我慢慢道來。
2.同儕壓力與競爭策略:田文論功服吳起
咱們回到原文。到原文的時候,我總是能體會到司馬光創(chuàng)作團隊對中文的嚴謹,對中文的講究。不求很有文采,但求平準、真切,不說那些有的沒的,基本不抒情,這真是好的中文的典范。
1)吳起為什么拿業(yè)績與田文理論?
言歸正傳,“魏置相,相田文。”魏國設(shè)立國相一職,讓田文當(dāng)這個國相。當(dāng)時不叫丞相,大家把它理解成丞相就好了。
過去的地理名稱、過去的官職,有時候不完全能對應(yīng)今天的地理位置,也不能完全對應(yīng)元、明、清甚至今天的官職,只是能對應(yīng)一個大概,大家知道意思就好。這個“相”,你叫他國相也好,相爺也好,在戰(zhàn)國的時候,在魏國,就是官員里的最高的那個人,魏武侯之下,其他官員之上。魏國就把這個相位給了田文。
“吳起不悅”,吳起不高興。“謂田文曰:‘請與子論功,可乎’?”跟田文說,咱倆坐下聊聊,聊聊誰功勞大。論資排輩,咱們業(yè)績說話。
在華潤有一句話,業(yè)績不向辛苦低頭。就是大家你忙我忙,都很忙;你用功我用功,大家都用功;你賣力你賣力,我賣力我賣力;你努力你努力,我努力我努力。努力是不用說的,是缺省設(shè)置(計算機術(shù)語,意思為默認值),大家都會努力的。但是光有努力不行,還要有什么?要有業(yè)績。
所以,吳起是拿業(yè)績要跟田文說說話,看誰業(yè)績更好,誰功勞大。華潤在“業(yè)績文化”之后,還有一句就是,價值觀不向業(yè)績低頭,價值觀不向業(yè)績妥協(xié)。哪怕你業(yè)績再好,你的價值觀不對,你有誠信問題,你文化上有問題,你做事不地道,你的品德有問題,那不好意思,你還不是我們中最棒的。最棒的就是努力干活,有業(yè)績,三觀“邦邦硬”,有品德。
但是吳起,大家知道品德上有些所謂的欠缺,貪財好色,兇殘無比。當(dāng)然他作為武將、作為政治家,他的“德”其實有他非常長處的一面。這個咱們之前也講過了,衣食住行能跟普通士兵一樣,我沒見過任何一個將軍能做到。吳起也沒有跟田文說,咱們比比德,誰品德更高?吳起知道(這)不是他的長項,他不是一個道德完人,甚至從“成事學(xué)”的角度看,他都不是一個“德”很平衡的人。這也是為什么他成事、成大事、持續(xù)成大事,到最后慘死。
類似他這樣的人,隔個幾十年、一百年會冒出來一個,有可能沒有吳起這么突出,但多多少少都會出來。春秋戰(zhàn)國,特別是戰(zhàn)國,這樣的人尤其多。之后我們會講到商鞅,
會濃墨重彩多說說商鞅。商鞅也是跟吳起類似的一種類型,有很多毛病,但是能破局,是個怪才、不世出的人才。用好了成就大業(yè),用壞了家破人亡。但這些怪才自己的命往往不好,自己的品德不平衡,容易在某段時間成事,但是過了這段時間,沒了保護傘,就像吳起到最后被人亂箭射死。
吳起跟田文比較業(yè)績。我不跟你比辛苦,沒意義,咱們結(jié)果導(dǎo)向,我們比業(yè)績;我也不跟你比道德,因為道德標準不一,特別是我知道我的道德在很多人的標準里低于底線。
2)職場上的同儕壓力:吳起三問田文
好了,那田文怎么回答的?田文說:“可”。可以。
吳起列了三條:第一條說的是吳起的當(dāng)家本事——當(dāng)將軍。
“起曰:‘將三軍,使士卒樂死,敵國不敢謀,子孰與起?’”我當(dāng)將軍帶著三軍,我的兵愿意為我而死,愿意往前沖,敵國不敢侵犯我們,不敢跟我們打仗,你跟我誰強?
“文曰:‘不如子’。”田文說,我不如你。
“起曰:‘治百官,親萬民,實府庫,子孰與起?’”吳起問的是,我作為一個文官,我治理這個國家,我治理百官,我親近老百姓,我讓官府的倉庫充實、有錢、有資源,你和我誰更強?
“文曰:‘不如子。’”田文說,我不如你。
“起曰:‘守西河,秦兵不敢東鄉(xiāng),韓、趙賓從,子孰與起?’”說完內(nèi)政,再說外交,說完文官的一面,再說武官的一面。吳起是這么講的,我守西河,秦兵不敢過來,韓國、趙國老相識,會跟著魏國,因為什么?因為有我。你覺得在打仗這方面,你跟我誰更強?
“文曰:‘不如子。’”田文說,我不如你。
“起曰:‘此三者子皆出吾下,而位加吾上,何也?’”無論武功、文治、(還是)外交,這么重要的三方面,你都不如我,你為什么職位比我還高?
大家知道,同朝為官又都是特別厲害的人,往往會有一個(同儕壓力)。彼此同朝為官,誰先能(上到)一個更高的位置上,大家有一個互相競爭之心,難免的。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,激發(fā)各位的動力,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也是很多矛盾的開始。
3)田文是如何說服吳起的?
好了,田文怎么答的?田文這么說的:
“主少國疑,大臣未附,百姓不信,方是之時,屬之子乎,屬之我乎?”
田文也很坦誠,你武功、文治、外交都比我好,但是你要看看現(xiàn)在是什么時候。新上來的魏武侯還很小,國人充滿了懷疑和擔(dān)心,周圍這些敵國也沒閑著,大臣還沒有跟我們一條心,百姓還不相信我們。這個時候,我把最高官這個位置給您還是我自己做呢?我們誰更適合處理現(xiàn)在這個局面?這個階段丞相位歸您還是歸我更好呢?
“起默然良久,曰:‘屬之子矣。’”吳起沉默了半天,他心里一定不好受。他覺得我這么牛逼,我這么辛苦,我殺了老婆,我媽死了,我也沒去看,我這么一心撲在工作上,而且工作成績這么大,我還不能當(dāng)一把手,我好委屈。但他想了想,想想田文說的話,還是承認田文說得對,說這事該你干,這個位置該你坐。
4)從吳起與田文,看職場上與同事的競爭關(guān)系
這個案例,我不得不說,司馬光寫得好,吳起的性格躍然紙上。(一是)不服輸,要做就做第一,不做第二;另外,能夠以業(yè)績(為)導(dǎo)向,甚至有只看業(yè)績的傾向;第三,還是能夠在關(guān)鍵時候想得明白,能夠認賬,能夠把事兒擺在人之前,“事先于人”。吳起畢竟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。
這樣的競爭,只從這段來看,我覺得還是健康的。大家還能“事先于人”,從成事的角度,把人擱到事兒之后。為了成事,即使有彼此的妒忌、佩服和看不起,大家還能夠“以事為先”;為了成事,安排各自的心情;為了成事,坐合適的位置。
第四,吳起還是一個不容易管的人物。你看吳起是這么說的,“屬之子矣”,就說這官你做。吳起還是缺少政治覺悟。這個官誰做,難道是他定的嗎?佩服魏文侯,能夠容忍吳起這樣的“狠人”。
關(guān)鍵詞:猴哥帶你讀懂資治通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