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信近于義,言可復也。恭近于禮,遠恥辱也。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?!背堂鞯涝唬骸耙蚬哦皇渌杂H,近于禮義,故亦可宗。”伊川曰:“因不失于相近,亦可尚也?!庇衷唬骸耙蚱浣Y義而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況于盡禮義者乎?”范純父曰:“君子所因者本,而立愛必自親始,親親必及人。故曰因不失其親?!眳闻c叔分為三事。謝顯道曰:“君師友三者,雖非天屬,亦可以親,舍此三者之外,吾恐不免于諂賤。惟親不失其所親,然后可為宗也?!睏钪辛⒃唬骸靶挪皇Яx,恭不悖禮,又因不失其親焉,是亦可宗也。”尹彥明曰:“因其近,雖未足以盡禮義之本,亦不失其所宗尚也?!庇韪`以謂義與禮之極,多至于不親,能至于不失其親,斯為可宗也。然未敢以為是?!翱蔀樽凇?,館本作“為可宗”。
關(guān)鍵詞:容齋隨筆,信近于義
“誠信不等于義,如能不違背義,說的話就可以去實踐。謙泰不等于禮,如能不違背禮,恥導就能夠遠離。與人親愛而又不失掉可以親愛的人,也是可以尊崇的?!背堂鞯勒f:“依憑恭信,不失掉可親愛的人,又不違背禮義,所以也可以尊崇?!背桃链ǎU)說:“依憑恭信,如能不違背禮義,也是可以尊崇的?!庇终f:“因為恭信能近乎禮義,就不會失掉可親近的人,也是可以尊崇的,何況完全合乎禮義呢!”范純父說:“君子所依憑的是本性,而建立愛心必從親人開始,愛自已的親人,也一定要愛別人的親人,所以說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。”呂與叔把信、泰、親分成三件事。謝顯道說:“君、師、友這三類,雖然不是天賦本性,也可以親愛。除這三類以外,就不免陷于餡媚和卑賤。只有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,然后才可以崇尚?!睏钪辛⒄f:“誠信如不失掉義,謙恭如不違背禮,又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。這也是可以崇尚的。”尹彥明說:“因為恭信近于禮義.雖然還不完全合乎禮義的本源,也是可以崇尚的?!蔽乙詾槎Y和義的極限,多至于不能親近,如能夠達到不失掉可親近的人,這是可崇尚的。但不敢以為是確解?!翱蔀樽凇?,館本作“為可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