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徐霞客游記·江右游日記八

作者:徐弘祖 全集:徐霞客游記 來源:網絡 [挑錯/完善]

十三日?。ㄈ保┌壮嗤枞巛?,平升玉盤之上,遙望日下,白氣平鋪天末,上有翠尖數(shù)點,則會仙諸峰也。仍從頂北下,十里,至空屋岐路處,遂不從東而從西下,里許而得混元觀,則軍峰之北下觀也。其地已屬撫之宜黃?!猜勆侥宪嚤P來道亦有下觀云?!逞毕拢瑑缮脚抨Ytà門,水瀉其中,無甚懸突飛洄之態(tài)。又下五里,始至澗底,此軍峰直北之水也。既下山,境始開。又山一層橫列于外,則魚牙山也。又有一水自西南來,此軍峰西壑之水,至此與北澗會。循水東北又五里,過袈裟石。綰兩澗之口,水出其間,百家之聚在其外,曰墟上。又有一水亦自西南來會,則魚牙山之水也,與大溪合而北,西轉下宜黃,為宜黃之源云。自墟上東北岐,路溯一小溪,十里至東源。東向上嶺,三里而登其上,曰板嶺。其水西流入宜,東南流入豐,東北流亦入宜,蓋軍峰北下之脊也。越嶺而東,一里,復得坪焉。山溪瀠洄,數(shù)家倚之,曰章嶺。竟塢一里,水東出峽間,下墜深坑,有路隨之,想走南豐道也。其水東南去,必出南豐,則章嶺一隙其為南豐屬明矣。水口墜坑處,北有一徑亦漸下北坑,則走下村道矣。亦漸有溪北自下村出七里坑,達楓林而下宜黃,則下村以北又俱宜黃之屬。是水口北行一徑,即板嶺東度之脊也,但其脊甚平而狹,過時不覺耳。下脊,北五里,至下村。又北二里,水入山夾中,兩山逼束形容兩山相距很近,擠緊收斂,使中間非常狹窄甚隘,而長水傾底,路瀠盤繞山半,山有凹凸,路亦隨之,名曰十八排,即七里坑也。已而下坑渡澗,復得平塢,始有人居,已明月在中流矣。又北二里,水復破峽而出。又一里,出峽,是為楓林內村。又一里,山開水轉,而西度小橋,是為楓林,一名陳坊。乃宿。

十四日 平明飯,行,即從小橋循小溪北上。蓋楓林大溪西下宜黃,而小溪則北自南源分水而來者也。溯北上五里,入南灣坳,上分水嶺,南為宜黃,北為南城,西南境逾嶺為南源。五里至八角莊,為洪氏山莊。有水東下,舍之。北上黃沙嶺,二里逾嶺,下巾兒漈,水亦東下,又舍之。北溯一小水,三里,上欄寨門,平行嶺上,為李家?guī)X。又一里,始下,下一里,則磁龜在焉。磁龜者,羅圭峰玘qǐ之所居也,在南城西南九十里,據(jù)李文正《東陽記》,北阻芙蓉,西阨連珠峰,南望軍峰,東則靈峰迤邐,有石在溪橋之下,而不甚肖;其溪亦不甚大;自西而東,夾溪而宅,甚富,皆羅氏也。問有花園坑,景亦沒,無可觀。遂東北逾嶺而下,溪自東南下坑中,路不能從也。東下三里,山峽少開。又循一水,有橋跨之,曰云陽橋,水亦東南下,又舍之。東逾一嶺,又二里,曰乘龍坳,水亦南下。復東上二里,曰鵝腰嶺。平行嶺上又二里,而下一里,曰鉏chǚ源,其水始東行。始至磁龜,以為平地,至此歷級而降,共十里而至歪排,皆循東下,始知磁龜猶在眾山之心,眾山之頂也。歪排以上多墜峽奔崖之流,但為居民造粗紙,濯水如滓因水被污染而混濁骯臟,失飛練懸殊之勝。然鉏chǚ源小水已如此,不知滋龜以東諸東南注壑者,其必有垂虹界瀑之奇,恨路不能從何。出歪排,其南山塢始開,水亦南去。又東逾黃土嶺,共三里,則下岐東行平疇中。五里,一溪自西北東去,有橋架其上,曰游真觀前橋。又東五里,則盱江自東南而北。是時日才下午,不得舟,宿于溪西之路東,其溪之東即新豐大市也。

十五日 路東不得舟,遂仍從陸。右江左山,于是純北行矣。六里,為大安橋。又三十里,則從姑在望,入郡南門矣。

十六日 過東門大橋,即從橋端南下。隨沙岸,叢竹夾道,喬松拂云,江流雉堞右映,深樹密篝左護,是曰中洲。有道觀,今改為佛宇。前二石將軍古甚,劉文恭鉉為之記,因程南云盱人,與劉同在翰苑故也。是日再醉于夏調御處。

十七日 靜聞隨二擔從麻源大路先往宜黃,余作錢、陳、劉諸書。是晚榻于調御齋中。

關鍵詞:徐霞客游記

《徐霞客游記·江右游日記八》相關閱讀
你可能喜歡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典推薦

徐霞客游記·江右游日記八

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