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,可謂好學也已矣。”

作者:佚名 全集:論語名句 來源:網(wǎng)絡 [挑錯/完善]

  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,可謂好學也已矣。”

關鍵詞:論語,子張第十九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  子夏說:“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,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(jīng)學會的東西,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。”

  子夏這段話,是他自己的一個領會?!喝罩渌觥唬褪敲恳惶於寄軌驅W到尚未學到的學問?!钙渌觥咕褪沁€沒學到、未聞的學問,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,就是這意思。知道以后,當然得常常溫習、日積月累、不要忘記。所以『月無忘其所能』,每個月都能夠不忘自己所學到的學問。這就是一般先儒所說的,皇侃注的《論語義疏》就說這是「溫故而知新」的意思。能做到這一點,子夏認為這是好學了,這是子夏的認為。是不是孔子的意思?

 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批注,「此便是子夏之學,不是孔子之學,所謂小人儒也」,這個批評也挺厲害的。子夏他沒通、沒透、沒證道,所以說的這個言論,后世得道高人就有批評,子夏說的好學跟孔子說的好學兩碼事。所以孔子對子夏曾經(jīng)說過,「女為君子儒,無為小人儒」,你要做一個君子儒,不要做一個小人儒,這對子夏說的。大概孔老夫子就看出來了,子夏有做小人儒的傾向。什么叫小人儒?下學沒上達,這叫小人儒。君子儒是什么?下學而上達了,上達是什么?開悟了,見到自性了,這叫上達。下學是什么?這些文章、典籍、六藝,這些東西都是能夠看得見、摸得著的,統(tǒng)統(tǒng)叫下學。小人儒是什么?住著在下學,沒通,沒通就不能上達,不能上達就不能稱君子儒,君子儒是開悟的人。開悟之后見了性,性德流露出來,那些文章、那些言論才能夠流傳千古,而能夠為后人所贊嘆,不會被后人所批駁。

  子夏看起來沒見性。蕅益大師見了性的人,一看就知道你的境界在哪里。所以說此便是子夏之學,不是孔子之學,孔子是見性的圣人??鬃釉趺凑f「好學」?不是子夏說的「日知其所亡」,我天天學到新的學問,每個月不忘那個學過的東西,這不叫好學,這充其量還是記問之學。你能記得多,博聞強記,學得多,記得多,這是好學嗎?孔子說,「記問之學,不可以為人師」。那什么叫好學?孔子說只有顏回好學,通篇《論語》真的只看到孔子贊嘆顏回一個人好學,沒看到他贊其它的弟子。當然子夏沒有贊嘆過,只是告訴他,你不要做小人儒,要做君子儒。

  那孔子說的好學是什么樣子的?《論語》中有他的一句話說,這是在「學而」第一篇第十四章?!缸釉唬壕邮碂o求飽,居無求安。敏于事,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」??鬃舆@里也說「可謂好學也已」,子夏說的「可謂好學也已」,兩碼事。是不是兩碼事?孔老夫子怎么說的?什么叫好學?首先你做君子,君子儒,不是小人儒。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這是什么?對于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,對于吃、穿、用具、居住的環(huán)境,不求享受、不求滿足。而能夠什么?志在求道。求道最關鍵的你要學了真干。敏于事,敏是敏捷,就是在做事當中要力行圣賢之道,這要敏捷、真干,要一絲不茍的干,不打折扣,而且迅速落實,敏于事。慎于言,說話謹慎少言,沒到時候就說,或者到了時候還不說,這都不屬于慎言。

  孔子說「言未及之而言,謂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謂之隱」,這都是不會說話的。譬如說這個事沒到時候你就說了,這叫浮躁、急躁,你要懂得觀機,看看時機成不成熟。時,然后言;信,然后諫,勸諫,讓別人真正對你有信心你才勸諫。該勸諫、該說話,該講的時候就得講,不講就是隱,隱藏。所以這叫失人。既不失人也不能失言,這是言語的學問。那是什么?你的心要定,你就會有智慧。心為什么會定?你真正落實圣賢教誨,依教奉行。圣賢人的教誡,我們百分之百做到;圣賢人不讓我們做的,我們絕對不做,這叫持戒。持戒必定得定,戒定慧三學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開了智慧,自然就知道進退應對。就有道而正焉,這是親近善知識,有道行的老師、有德行的這些師長,我們?nèi)ツ抢镉H近學習,把自己修正?!?a href='http://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/guoxue/dizigui/' target='_blank'>弟子規(guī)》上講的「親仁」,「能親仁,無限好。德日進,過日少」。做到這幾條才叫好學。

  誰做到了?除了孔子之外,真的只有顏回做到。你看孔子贊顏回,「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」。顏回能夠安住在不求安飽,簞食、瓢飲、陋巷的生活境界當中,這是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。而且顏回確實做到敏于事、慎于言,他說話很少。你看《論語》通篇,其它弟子講的話特別多,子夏這里全是他說的話,子張子路、子貢都說了很多話。顏回只講過兩次,請教過他的老師孔老夫子,請教過兩次問題,而且請教的時候也是很簡短。請教過老師兩次,另外自己發(fā)表自己的一個心得講過一次,那是贊嘆他老師的,說夫子「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」,這個是贊嘆老師,說的話不多。就有道而正焉,他一生跟隨著孔老夫子,沒有離開過。所以顏回好學,他達到這個標準了。跟子夏所說的好學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  我們當然要學正宗的,學孔老夫子的好學,就是你要真干。真干沒別的,就是放下。你真正學儒,確實要擔當起顏子這個簞瓢陋巷家風。你能夠忍住寂寞、單調(diào)、甚至是貧賤的生活。安貧樂道,你的心才是定的、才是清凈的,然后你才能夠接受大法。還羨慕人間富貴名利,那心浮氣躁,那是根本不可能得道的。這不是好學,即使是你博聞強記,學得再多,學富五車,能成為著名的學者、教授,那也不能叫好學。至少孔老夫子不會說你好學,子夏還勉強可以說得上你好學,但是我們用的是孔子的標準。子夏是賢人,孔子是圣人,我們要依圣人。

  【評析】

  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??鬃硬⒉换\統(tǒng)反對博學強記,因為人類知識中的很多內(nèi)容都需要認真記憶,不斷鞏固,并且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接受新的知識。這一點,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種借鑒作用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經(jīng)典推薦

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,可謂好學也已矣?!痹慕忉尫g

古詩國學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夢 版權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