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以不教民戰(zhàn),是謂棄之。”
關鍵詞:論語,子路第十三
孔子說:“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(zhàn)訓練,這就叫拋棄他們。”
孔子在這說,如果用沒有接受過訓練的人民去作戰(zhàn),這就等于拋棄人民。不教人民,表面上看好像是指教人民作戰(zhàn),你不教給他這些軍事的技能,戰(zhàn)斗的技能,你就讓他們上場去殺敵,那等于是拋棄他們,他們打不過別人,這戰(zhàn)斗肯定是失敗??墒沁@個教絕不只是軍事訓練而已,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道德教育。這個『教民』跟前面講的「善人教民」,一個意思,主要還是講道德教育。用道德做基礎,人民作戰(zhàn)他自然有意志,有對國家人民的忠誠,有舍己為人的精神,這樣的作戰(zhàn)才是百戰(zhàn)不殆。否則,沒有意志的軍隊,貪生怕死的士兵,那肯定一打仗就敗。
蕅益大師《批注》中說,「仁人之言,惻然可思」,惻然是惻隱之心那個惻,這是仁人之言,孔子講的是仁慈的話,都是勸導國家領導,當時的國家領導,當然這是古今不變的真理。如果不教育人民,其實就是等于棄之,你等于拋棄他。這是讓我們惻然可思,好好思考。所以《禮記o學記》上講,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。
江謙《補注》里面講到:「不修德教,而教民以戰(zhàn)者,是棄之也。今之棄民者多矣,何以保國?」江謙先生那個時候是民國年間,當時確實社會很動亂。江先生說不修德教,國家不提倡道德教育,不提倡傳統(tǒng)倫理文化的教育,就教民以作戰(zhàn),去打仗,這就是拋棄他們。當時正是這樣,由上至下都忽視道德教育。實際上不修德教,即使沒有外國人侵略,也是棄民。為什么?外面不侵略,好像對外不打仗,可是人民之間?互相也爭戰(zhàn),互相爭利,斗爭,斗爭升級也就是相殺,不也等于是戰(zhàn)嗎?那不等于拋棄百姓了嗎?所以江謙先生這里點到核心,如果國家不修德教,不講求倫理道德教育,那何以保國?怎么能夠保全國家?那換過來說,能夠修德教,大力提倡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社會必定和諧,國家必定富強。
【評析】
本章和上一章都講了教練百姓作戰(zhàn)的問題,從中可以看出,孔子并不完全反對軍事手段解決某些問題。他主張訓練百姓,否則便是拋棄了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