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季子然問:“仲由、冉求可謂大臣與?”子曰:“吾以子為異之問,曾由與求之問。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。今由與求也,可

作者:佚名 全集:論語名句 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[挑錯/完善]

  季子然問:“仲由、冉求可謂大臣與?”子曰:“吾以子為異之問,曾由與求之問。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。今由與求也,可謂具臣矣。”曰:“然則從之者與?”子曰:“弒父與君,亦不從也。”

關(guān)鍵詞:論語,先進第十一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  季子然問:“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?孔子說:“我以為你是問別人,原來是問由和求呀。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,如果這樣不行,他寧肯辭職不干?,F(xiàn)在由和求這兩個人,只能算是充數(shù)的臣子罷了。”季子然說:“那么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干嗎?”孔子說:“殺父親、殺君主的事,他們也不會跟著干的。”

  這一章是季子然發(fā)問,季子然是季氏家族的子弟。說這個話的時候,仲由和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。那我們知道季氏是魯國三家里勢力最大的,這一家的大夫,他勢力超過國君,國君都得聽命于他,所謂上欺君、下欺民,這個是孔子非??床粦T,這是所謂不合禮的。當時冉求和仲由(就是子路),在那里給他們家做家臣,季子然就問孔子,說這兩個人『可謂大臣與』,他們可以說是大臣嗎?孔子先沒有回答他倆是不是可以說是大臣,他說,『子曰:吾以子為異之問』?!肝嵋宰印惯@個子,就是指季子然。子都是尊稱,像我們現(xiàn)在講的先生,就是這里講的我以為您是來問特別的事情,「為異之問」,異就是特別的問。『曾由與求之問』,這個「曾」,就是講原來你是問冉求和仲由這兩個人。這個說話,你看他都有帶著意味。為什么孔子把問冉求和仲由兩個人的問題,好像不當作什么問題?這個我們自己可以思考一下。

  我們看底下,『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』。什么叫「大臣」?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是不是大臣,夫子給他定義,所謂的大臣就是用道來事君,君就是領(lǐng)導(dǎo),用道來事奉領(lǐng)導(dǎo),也就是協(xié)助國君、協(xié)助領(lǐng)導(dǎo)來推行仁道。就像堯舜禹湯,文王、武王、周公一樣,他們實行的是仁政,以道治天下、以德治天下,這叫「以道事君」?!覆豢蓜t止」,如果這個道行不通了,國君不采納這個道德,那則止,就是辭職了,既然領(lǐng)導(dǎo)不能夠推行道,那做為臣子就應(yīng)該辭職。所謂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,他不想推行道,你又不能改變他,你就不要跟他同流合污,這叫不可則止。不能兼善天下,至少我們要獨善其身,這才能夠算得上是大臣。那顯然子路和仲由都算不上大臣,為什么?他倆還在為季氏家做家臣,又不能夠改變季氏家的狀況。

  當時魯國三家專權(quán),這個狀況他倆改變不了。改變不了就應(yīng)該辭職,他們又沒辭職,還在做家臣。所以孔子說他們不是大臣,而是具臣。所以這里講,『今由與求也,可謂具臣矣』。什么叫「具臣」?《雪公講要》里面引「孔注」,就是孔安國批注,「孔注」里面說,「具臣,言備臣數(shù)而已」。就是湊數(shù)的,他沒有資格稱為真正的大臣,湊個數(shù),叫做「備臣數(shù)而已」。所以這我們就曉得了,為什么剛才孔子聽到季子然問,他會先說一句,我以為你問什么其它特殊的事情,原來問他倆人,似乎有點不屑一顧,這里我們也大概能夠體會出來。

  孔子在這里講的話已經(jīng)回答得恰到好處,而且句句是實話,可是聽的人還沒完全領(lǐng)會其意,意猶未足,就再問,問什么?『然則從之者與』?「然則」,是順著上面孔子的意思問下來,說然而他們一切都要順從嗎?這是指仲由和冉求,他們什么都要順從,這是所謂具臣,至少是家臣,是不是要順從領(lǐng)導(dǎo)?一切都得順從?做一個具臣也不簡單,對于領(lǐng)導(dǎo)交代的事要辦好,要服從領(lǐng)導(dǎo),所謂君仁臣忠。那君要仁,臣才能忠。君要不仁?臣可以不必忠。在季氏家里,季氏本身他就違禮,所以在他家里要處處服從,那就有點助紂為虐了。

  季氏他上欺君、下欺民,甚至有圖謀不軌想要篡位的嫌疑??鬃雍螄L不知道,圣人什么都了解。但在這里講的話已經(jīng)是非常的柔和了,對季子然的問話,告訴他冉求和仲由是具臣而已,他們不是大臣。為什么不是大臣?因為他不能夠以道事君,又不能不可則止,所以已經(jīng)隱含了很好、很完整的意思。就說明你季氏家無道,無道,這兩個弟子又不能辭職,所以他們不能稱為大臣。說得很完整,聽的人還沒聽完全,意思沒弄清楚,還要問,這一問,那孔子跟你不客氣了。下面說,『子曰:弒父與君,亦不從也』。意思是說,具臣是可以一切事都聽從,可是,如果做領(lǐng)導(dǎo)的要殺父、殺君,那仲由和冉求他倆也不會順從。仲由和冉求畢竟他倆是孔門弟子,這個德行他們會有,絕對不會助紂為虐,這說的話就很厲害了。

  蕅益大師這里批注說,「字字鈇鉞,足使子然喪魄」。「弒父與君,亦不從也」,這八個字,每個字就像鈇鉞,鈇就是鍘刀,鉞是大斧,那都是刑具,使到季子然喪魄,驚魂喪魄,點出季氏家無道。孔子在這里說話很有藝術(shù)性,他沒有直接說季氏家族無道,而是批評兩個弟子。第一個說他們不是大臣,只能夠是湊數(shù)的具臣。第二個同時也說他倆不會順從無道昏君,而做出弒父弒君的這些卑鄙的行徑。

  我們看《朱子集注》當中,他有一段話說,「言二子雖不足于大臣之道,然君臣之義則聞之熟矣,弒逆大故必不從之。蓋深許二子以死難不可奪之節(jié),而又以陰折季氏不臣之心也」?!吨熳蛹ⅰ防锩嬷v的二子,就是仲由和冉求。雖然他們夠不上大臣,但是對于君臣之義,他們常常聽到夫子講,所以應(yīng)該聽得耳熟。雖然不能夠做到,至少他能夠大節(jié)上面可以把持?!笍s逆大故必不從之」,殺父殺君的這些事,春秋時代已經(jīng)有了,而且不少。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,那仲由和冉求當然不會隨順、不會順從,這是「蓋深許二子以死難不可奪之節(jié)」,深許,許是贊許。贊許仲由和冉求兩個弟子有這樣的節(jié)操,可以做到死難不可奪節(jié),讓他們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,他們寧死不從。

  【評析】

  孔子這里指出“以道事君”的原則,他告誡冉求和子路應(yīng)當用周公之道去規(guī)勸季氏,不要犯上作亂,如果季氏不聽,就辭職不干。由此可見,孔子對待君臣關(guān)系以道和禮為準繩的。這里,他既要求臣,也要求君,雙方都應(yīng)遵循道和禮。如果季氏干殺父殺君的事,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對。

注釋出處
[請記住我們 國學(xué)夢 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  季子然:魯國季氏的同族人。

  曾:乃。

  具臣:普通的臣子。

  之:代名詞,這里指季氏。當時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季子然問:“仲由、冉求可謂大臣與?”子曰:“吾以子為異之問,曾由與求之問。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。今由與求也,可原文解釋翻譯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