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于鄉(xiāng)黨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其在宗廟、朝廷,便便言,唯謹爾。
關鍵詞:論語,鄉(xiāng)黨第十
孔子在本鄉(xiāng)的地方上顯得很溫和恭敬,像是不會說話的樣子。但他在宗廟里、朝廷上,卻很善于言辭,只是說得比較謹慎而已。
這是一小節(jié)。根據(jù)《雪公講要》,『孔子于鄉(xiāng)黨』,就是孔子跟鄉(xiāng)里的父老鄉(xiāng)親們在一起的時候,『恂恂如也』。根據(jù)批注,「恂恂如,王肅注為溫恭」。王肅是三國時代的經(jīng)學家,比何晏要早一點,何晏批注里面,何晏有一個《論語集解》,常常引用王肅的批注。這個溫就是溫和,恭是恭敬,如字是語氣助詞,沒有意思。這個意思就是說,孔子在鄉(xiāng)黨,跟鄉(xiāng)里的父老鄉(xiāng)親在一起的時候,言行都溫和而恭敬,『似不能言者』,似就是好像,好像不善于說話,本來孔子是很會說話的,但是在鄉(xiāng)里,他好像不會說話,總是表現(xiàn)得非常溫和恭敬,那么樣的安詳,那么樣的謙虛。因為跟父老鄉(xiāng)親在一起,你不能夠擺架子,你跟他們要一致,所以他說話也很少。
下面又說,『其在宗廟朝廷』,如果是在宗廟或者朝廷里面,那么他說話,『便便言,唯謹爾』。這個便是善辯的意思,他在宗廟或者朝廷里頭講話,確實講得非常的清楚,該辯論的時候也非常善辯。但是雖然說善辯,說話又非常謹慎,真是叫謹言慎行,絕對不會說錯話,尤其是在宗廟、朝廷,這是最重要的地方。宗廟,根據(jù)《白虎通》解釋,宗廟是什么意思?這個《白虎通》,它是東漢的時候漢章帝,當時在朝廷當中召開了一個「白虎觀會議」,由文武百官一起參加,這個會議的目的是將這些儒家的各種經(jīng)典的意思確定下來,這好像做一個標準的經(jīng)學研究的這么一個章程,這么一部書。會議之后,這個會議的成果由當時的史學家班固寫成一個《白虎通義》,就是《白虎通》。班固我們知道他寫過《漢書》,沒寫完,是他父親開始寫《漢書》,父親是班彪,然后班固接著寫,還沒寫完,他的妹妹班昭最后把它完成了?!稘h書》是父親到兄妹,三人一起合寫的。所以,《白虎通》成為儒家主要經(jīng)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批注。它解釋宗廟,「宗是尊,廟是貌」,合在一起,就是「象先祖的尊貌」,往往這種地方是祭祖行禮的地方。朝廷是政府議事的地方。這兩個地方都是威嚴的,所以孔子在這些地方說話既明辯而謹慎。
恂恂:音xù,溫和恭順。
便便:辯,善于辭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