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
詩經(jīng)帶拼音:周頌·臣工之什·有瞽

作者:佚名 全集:詩經(jīng) 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[挑錯/完善]

zhōu sòng · chén gōng zhī shí · yǒu gǔ

周頌·臣工之什·有瞽

yǒu gǔ yǒu gǔ , zài zhōu zhī tíng 。

有瞽有瞽,在周之庭。

shè yè shè jù , chóng yá shù yǔ ;

設(shè)業(yè)設(shè)虡,崇牙樹羽;

yìng tián xuán gǔ , táo qìng zhù yǔ ;

應(yīng)田縣鼓,鞉磬柷圉;

jì bèi nǎi zòu , xiāo guǎn bèi jǔ 。

既備乃奏,簫管備舉。

huáng huáng jué shēng , sù yōng hé míng 。 xiān zǔ shì tīng 。

喤喤厥聲,肅雍和鳴。先祖是聽。

wǒ kè lì zhǐ , yǒng guān jué chéng !

我客戾止,永觀厥成!

關(guān)鍵詞:詩經(jīng),音樂,周頌,臣工之什

解釋翻譯
[挑錯/完善]

雙目失明的樂師組成樂隊,

王室祭祖時應(yīng)召來宗廟。

擺設(shè)起懸掛鐘鼓的樂架,

上面裝飾著五彩的羽毛。

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,

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條。

一切就緒便開始演奏,

簫管齊鳴一片樂音繚繞。

眾樂交響發(fā)聲洪亮,

肅穆舒緩和諧美妙,

先祖神靈聽了興致高。

諸位賓客應(yīng)邀光臨,

長久地欣賞這樂曲一套。

譯文二

盲人樂師排成行,

聚集周廟前庭上。

鐘架鼓架擺設(shè)好,

五彩羽毛架上裝。

既有小鼓和大鼓,

鞉磬柷敔列停當(dāng)。

樂器齊備就演奏,

簫管一齊都奏響。

眾樂交響聲洪亮,

肅穆和諧聲悠揚,

先祖神靈來欣賞。

諸位賓客都來到,

樂曲奏完齊贊賞。

有瞽賞析

“有瞽有瞽,在周之庭”,說明在宗廟上奏樂的主體是瞽;而“設(shè)業(yè)設(shè)虡”、安置樂器的則當(dāng)是擔(dān)任瞽的輔佐的眡瞭。樂器則列舉了應(yīng)、田、鞉、磬、柷、圉、簫管,與《周禮·春官》所載“瞽蒙掌播鼗、柷、敔、塤、簫管、弦歌”基本相符,其中柷為起樂、圉(敔)為止樂之器,以首尾涵蓋,表示這次演奏動用了全套樂器而“八音克諧”(《尚書·舜典》),“喤喤厥聲,肅雝和鳴”,其音樂自然十分美妙。

周頌三十一篇都是樂詩,但直接描寫奏樂場面的詩作惟《周頌·執(zhí)競》與此篇《周頌·有瞽》?!吨茼?middot;執(zhí)競》一詩,“鐘鼓喤喤,磬筦將將,降福穰穰,降福簡簡”,雖也寫了作樂,但也落實于祭祀降福的具體內(nèi)容。惟有《周頌·有瞽》幾乎純寫作樂,最后三句寫到“先祖”“我客”,也是點出其“聽”與“觀”,仍歸結(jié)到樂的本身,可見這樂便是《周頌·有瞽》所要表達的全部,而這樂所包含的意義,在場的人(周王與客)、王室祖先神靈都很明了,無須再加任何文字說明。因此,《周頌·有瞽》所寫的作樂當(dāng)為一種定期舉行的儀式?!?a href='http://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/guoxue/liji/' target='_blank'>禮記·月令》:“季春之月……是月之末,擇吉日,大合樂,天子乃率三公、九卿、諸侯、大夫親往視之。”高亨《詩經(jīng)今注》認(rèn)為這即是《周頌·有瞽》所描寫的作樂。從作樂的場面及其定期舉行來看,大致兩相符合,但也有不盡一致之處。其一,高氏說“大合樂于宗廟是把各種樂器會合一起奏給祖先聽,為祖先開個盛大的音樂會”,而《禮記·月令》鄭玄注則說“大合樂以助陽達物風(fēng)化天下也,其禮亡,今天子以大射、郡國以鄉(xiāng)射禮代之”,目的一空泛、一具體;其二,高氏說“周王和群臣也來聽”,《禮記·月令》則言天子率群臣往視,音樂會的主辦者便有所不同了。另外,高氏說“據(jù)《禮記·月令》,每年三月舉行一次”,《月令》原文是“季春之月”,按周歷建子,以十一月為歲首,“季春之月”便不是“三月”了。可見要確指《有瞽》作樂是哪一種儀式,還有待進一步考證。

《周頌·有瞽》這一純寫作樂過程的詩篇,不僅表現(xiàn)了周王朝音樂成就的輝煌,而且也顯示了周人“樂由天作”因而可以之溝通入神的虔誠觀念。

注釋出處
[請記住我們 國學(xué)夢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]

⑴瞽(gǔ):盲人。這里指周代的盲人樂師。

⑵庭:指宗廟的前庭。

⑶業(yè):懸掛樂器的橫木上的大板,為鋸齒狀。虡(jù):懸掛編鐘編磬等樂器的直木架,上有業(yè)。

⑷崇牙:古代樂器架橫木上刻的鋸齒,用以懸掛樂器。樹羽: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。樹,插。

⑸應(yīng):小鼓。田:大鼓??h(xuán):“懸”的本字。

⑹鞉(táo):一種立鼓。一說為一柄兩耳的搖鼓。磬(qìng):玉石制的板狀打擊樂器。柷(zhù):木制的打擊樂器,狀如漆桶。音樂開始時擊柷。圉(yǔ):即“敔”,打擊樂器,狀如伏虎,背上有鋸齒。以木尺刮之發(fā)聲,用以止樂。

⑺備:安排就緒。

⑻簫:古簫如今之排簫,是以小竹管排編成的。管:管樂器,即笛子之類的樂器。

⑼喤(huáng)喤:樂聲大而和諧。

⑽肅雝(yōng):聲音和諧舒緩。

⑾戾(lì):到達,到來。

⑿永:終,一直。成:指一曲終了。或解為樂之一闋。一說此指祭禮完畢。

用戶評論
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
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推薦

詩經(jīng)帶拼音:周頌·臣工之什·有瞽原文解釋翻譯

古詩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(guān)于本站免責(zé)聲明

Copyright ? 2016-2024 www.duncanbcholidayhom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國學(xué)夢 版權(quán)所有

桂ICP備202100183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