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鼎足之勢
dǐng zú zhī shì 鼎足之勢
- 成語名稱
- 鼎足之勢
- 成語拼音
- dǐng zú zhī shì
- 成語簡拼
- dzzs
- 成語意思
-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- 成語出處
-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?!?/dd>
- 成語例子
- 三國時期,魏、蜀、吳各據(jù)一方,形成鼎足之勢。
- 近義詞
- 鼎足而立
- 反義詞
- 成語繁體
- 鼎足之勢
- 感情色彩
- 褒義詞
- 常用程度
- 常用
- 語法用法
- 作賓語;指三方面相持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
- 偏正式
- 成語年代
- 古代
- 成語正音
- 成語辨形
- 成語辨析
- 英文翻譯
-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
- 歇后語
- 成語謎面
- 成語故事
- 公元前203年,漢將韓信滅了齊國,被劉邦封為齊王,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(rèn)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,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,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,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。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,最后被呂后誘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