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播國學(xué)經(jīng)典
養(yǎng)育華夏兒女
- 成語名稱
- 聞過則喜
- 成語拼音
- wén guò zé xǐ
- 成語簡拼
- wgzx
- 成語意思
- 過:過失;則:就。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,表示歡迎和高興。指虛心接受意見。
- 成語出處
-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?!?/dd>
- 成語例子
- 宋 陸九淵《與傅全美書》:“故其聞過則喜,知過不諱,改過不憚。”
- 近義詞
- 嚴于律己 知錯必改
- 反義詞
- 文過飾非 知錯不改
- 成語繁體
- 聞過則喜
- 感情色彩
- 褒義詞
- 常用程度
- 常用
- 語法用法
- 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
- 緊縮式
- 成語年代
- 古代
- 成語正音
- 成語辨形
- 聞,不能寫作“文”。
- 成語辨析
- 英文翻譯
-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's errors
- 歇后語
- 成語謎面
- 悅耳;聽笑話;芳香撲鼻笑顏開
- 成語故事
- 戰(zhàn)國時期,孟子對他的弟子們談到勇于接受批評的問題時,舉出歷史上三個善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,即子路、禹和舜。春秋時魯國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,他為人誠實,剛直好勇,別人指出他的缺點時,他虛心接受并且十分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