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成語名稱
- 敲門磚
- 成語拼音
- qiāo mén zhuān
- 成語簡拼
- qmz
- 成語意思
- 敲門的磚石,門敲開后就被拋棄。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。
- 成語出處
- 宋·曾敏行《獨醒雜志》卷五:“一日,沖元自窗外往來,東坡問:‘何為?’沖元曰:‘綏來?!瘱|坡曰:‘可謂奉大福以來綏?!w沖元登科時賦句也。沖元曰:‘敲門瓦礫,公尚記憶耶!’”
- 成語例子
- 魯迅《準風月談·吃教》:“清朝人稱八股為‘敲門磚’,因為得到功名,就如打開了門,磚即無用?!?/dd>
- 近義詞
- 墊腳石
- 反義詞
- 成語繁體
- 敲門磚
- 感情色彩
- 褒義詞
- 常用程度
- 常用
- 語法用法
- 作賓語;比喻借以謀取名利的工具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
- 偏正式
- 成語年代
- 古代
- 成語正音
- 成語辨形
- 成語辨析
- 英文翻譯
- a brick picked up to knock on the door and thrown away when it has served its purpose--a stepping-stone to success
- 歇后語
- 成語謎面
- 成語故事
- 古代科舉考試,往往要考八股文,應(yīng)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練熟,以便在考場上應(yīng)用。如果沒考中,就說“撞太歲”,冒險撞運氣;如果考中了,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稱之“敲門磚”,進了門完全可以扔掉敲門的磚頭。